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
时间:2011-04-26 阅读:948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是革兰阳性的需氧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见于土壤、污水、尘埃、空气及腐烂草中,并易从各种食品检出。通常食品中可能有此菌存在,若其在食品中未能增殖则无意义。;当误食由该菌污染的食品(当其每克活菌数在10万个以上时),就很容易发生中毒,若活菌数达百万个以上者,常导致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是:Frankland于1887年发现的。1906年Lubeanu报告了需氧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但直至1949年,虽报告有数百例由需氧芽孢杆菌所引起而却未能明确其属何种细菌,而把所分离到细菌统归为枯草-肠系膜菌群(subtilis-mesentericus group),或者“类炭疽杆菌”(anthacoid)或“假炭疽杆菌”(pseu-doanthrax),以致长时期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1950年始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大量的研究和对许多食物中毒的调查、研究、析及试验后,才明确指出该菌的致病作用。
1.形态与染色
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大小为1.13umX 3.5um。菌体两端较平整,常呈链状排列,与炭疽杆菌相似芽孢不突出于菌体横径,为椭圆形或圆柱状,位于菌体的*。引起食中毒的菌株多为周鞭毛菌,有动力。
2.培养特性
该菌发育的温度为25-27~C,zui适生长的温度为32~C。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直径可达成3~l0mm,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边缘呈扩展如卷发样。从食物中毒标本检出的菌株多不产生色素。鲜*上呈β-溶血型,少数可为α-溶血型。
3.生化特性
该菌产生*酶及其他酶类,能分解多种糖类,使牛奶胨化,V.P反应多数为阳性。
4.生物学分型
依据我国何晓青等进行的淀粉水、解、V.P、脱氧核糖核酸分解、蔗糖发酵和尿素分解等5项生化试验,以及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等对我国从食物中毒及食品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型试验的结果显示,生化分型可将它们分为23个生物型,分型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