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时间:2011-05-28 阅读:1746
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不同疾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性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腹泻、败败症和毒血症等。各种动物大肠杆菌病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多发生于幼龄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系的主要成员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机能上起着重要作用。虽多数菌株在肠内是非病原性或条件致病性的,但确有少数特定的血清型与人和动物大肠杆菌感染有关,有的血清型还具有广泛的致病性,因此目前人们按照大肠杆菌致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致病性菌株、条件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三大类。
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可引起各种家禽和家畜发病,其中O8、O136、O141,等多见于猪,O8、O78、O101等多见于牛羊,O4、O:5、O75等多见于马,O1、O2、O36、O78。等多见于鸡,O10、O85、O119等多见于兔。一般使仔猪致病的血清型往往带有K99抗原,而使犊牛和羔羊致病的多带有K。。抗原。据我国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往往有差别,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疫场(群)的优势血清型也不尽相同。
幼龄畜禽对该病zui易感。对于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日龄者居多,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奶仔猪;对于牛,生后10天以内多发;对于羊,生后6天至6周多发,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发生;对于马,生后2~3天多发;对于鸡,常发生于3~6周龄;对于兔,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对于人,各年龄级均有发病,但以婴儿多发。
病畜(禽)和带菌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仔畜吮乳、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而感染。此外,牛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人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人主要通过手或污染的水源、食品、牛乳、饮料及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的9O%以上,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OO%;发生白痢时,一窝仔猪发病数可达3O%~8O%;发生水肿病时,多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1O%~35%,发病者常为生长快的健壮仔猪。牛、羊发病时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雏鸡发病率可达3O%一6O%,病死率几乎达1OO%。
仔畜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都易于诱发该病。大型集约化养畜(禽)场畜(禽)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是加速该病流行不容忽视的因素。
[ 打印 ] [ 返回顶部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