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博士研究课题连发多篇文章
时间:2011-09-08 阅读:844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赖仞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主持多项国家基金、中科院重点项目和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文章,获得研究新成果。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推出流式细胞分选和分析服务,详情请咨询>> >>
*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手段,从树蛙皮肤中发现了包括神经毒素、类似蛇毒磷脂酶的多种毒素多肽与蛋白,同时也暗示多种爬行动物毒素可能起源于两栖动物。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J Proteome Res.(2011;10:4230-40)上,题目是Proteomic Analysis of Skin Defensive Factors of Tree Frog Hyla simplex。
同时美国化学学会以Frog Skin Packs A Chemical Punch -Chemical Defense: Proteomic analysis of tree frog secretions reveals both salves and weapons akin to snake venom为题,对该成果作了专门评述。
另外赖仞研究组还在PLoS ONE杂志上发文,围绕抗菌肽的识别、发掘以及开发利用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建立中国抗菌肽分子资源库。
抗菌肽作为新型抗感染候选药物近年来受到密切关注。抗菌肽具有不易导致微生物耐药、杀菌时间快、不诱发微生物产生内毒素且可以中和内毒素因而不导致脓毒症的产生(传统抗生素可诱发脓毒症)等优点。
痤疮是由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导致的皮肤病,由于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导致了大量的对传统抗生素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的出现,因而急需新型的可以对抗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新型抗菌药物。
这项研究发现金环蛇来源的抗菌肽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构建了痤疮动物模型,研究了金环蛇来源的抗菌肽的体内抗痤疮效果。结果表明,该抗菌肽具有良好的体内痤疮治疗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该抗菌肽通过抑制发炎因子的分泌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从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小鼠肉芽肿性炎。这一研究结果为该抗菌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
赖仞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72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2001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伯明韩阿拉巴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正主持多项国家基金、中科院重点项目和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研究方向:
a、发掘了大量的抗菌肽,并对其结构、功能和基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目前我们已从动物、微生物中发现了300种以上的抗菌肽,属于65个不同的多肽家族,占目前世界已知抗菌肽总数1500种(110个家族)的20%以上。代表性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2007),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 Eur J Immunol (2006).
b、设计并改造了抗菌肽,使之同时具有抗菌和抑制*水解活性;也改造了抗菌肽使之在胃酸环境发挥强抗菌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发表于FASEB J (2007)和FASEB J (2004)。这些改造的双功能多肽为抗菌肽的体内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c、全面研究了吸血节肢动物(蜱和牛虻)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牛虻作为传统抗血栓药物的物质基础。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发表于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2008)。
d、发掘了大量的可以分泌具有应用前景活性多肽与蛋白的微生物资源,并进行了物种鉴定。发现了10多个微生物新种,5个新属,1个新科(中华杆菌科Sinobacteraceae)。中华杆菌科也是目前我国*自己发现命名的格兰氏阴性细菌新科。代表性结果分别发表于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06,2007,2008)。
e、发现了新型皮肤抗氧化系统,并对两栖动物皮肤抗氧化多肽组学进行研究。代表性结果分别发表于Mol Cell Proteomics. 2008,Nov 20. [Epub ahead of print]
f、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发现了大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活性多肽与蛋白,建立了相应的生物活性分子资源库,申请了35个发明,其中的15个已经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