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阿斯塔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环保在线免费会员

收藏

阀门等国产化率显著提高 产业化需协同发力

时间:2013-12-03      阅读:511

  近年来我国重大能源装备国产化大步迈进,百万千瓦核电、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压缩机、大型LNG、大型空分、阀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套”突破,重大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
  
  二代改进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完成自主研发并实现国产化,特高压交直流主设备已达到*水平,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治愈了天然气长输管道长期以来的“心脏病”,8万、10万、12万等级空分设备为煤炭绿色低碳利用提供契机,阀门的研制打破核电、油气长输管道、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辅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用户相信有助产业化发展
  
  关注装备制造业的人士应该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设置了主管装备制造的政府机构,从建国初期的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经过一系列改名改制调整,历经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到现今的*。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重大工程项目审批与管理归口在其他国家部委,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研制与使用的协调机制,所以在设备研制完成后,落实用户成为老大难问题,用户往往会质疑设备质量,担心影响工程投产后的运行可靠性,对国产设备总是心存芥蒂,使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套”很难找到“婆家”。
  
  国家也曾短暂设立过协调用户与制造企业供需矛盾的高层次机构,如“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取得显著成效,仅在1983-1993年的十年间,就开展了千余项科研攻关课题,研制了50多套重大装备,并投用于7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但好景不长,随着“重大办”在*机构改革中被撤销,重大装备研制与落实用户之间再度陷入僵局。“装备和重大工程切勿搞两张皮。”国家*原局长张国宝曾深有体会地说。
  
  现阶段,加强对装备国产化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装备国产化,通过重大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在行业内形成共识。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仅在能源装备多领域实现了“*套”零突破,而且为“*套”适时找到了“婆家”。然而,现如今不愁嫁的“*套”,却面临应用推广的路障,重大能源装备遭遇产业化尴尬。
  
  积极采用才能大而又强
  
  为什么我们能攻克重大能源装备“*套”的技术瓶颈,却无法实现“*套”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套’的研制干预力度大,例如在政府层面,通过落实依托工程,建立强有效的协调机制,调动产、学、研、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等,为‘*套’实现突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行业协会熟悉本行业情况,做好了督办推进工作;至于企业,在政策东风下,投身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很大,加之不愁买家,投入的研发资金和人力物力均比较大,使得‘*套’的研制虽有曲折却zui终水到渠成。”一位机械行业的协会专家告诉记者。“至于在产业化阶段,由于政府减少干预,协会减少协调,产品在市场化竞争中,用户开始频频质疑、要求苛刻。”
  
  以大型煤化工用空分设备为例,我国6万等级以下空分设备*实现国产化,部分企业具有5万、6万等级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企业,已经持有8万、10万、12万特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制订单。据了解,伴随着我国新型煤化工市场的蓬勃发展,大型空分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气体分离设备行业专家透露:“未来一两年,国内市场对大型空分设备的需求有100多台套,但即使是国内,能争取到一两套就不错了。”当记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时,该专家无奈地表示:“主要是用户对国产设备不放心、不信任,大型煤化工空分设备市场化很难。”
  
  在特高压输变电领域,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国产化率基本达到80%。“但仍受制于国外。”负责特高压自主化推进工作的有关负责人称。“主变压器没有问题,关键零部件,例如套管等,国内用户总是不信任。在特高压设备中,仍有20%的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内用户总是压制国产主变压器的采购价格,造成国内厂商利润很低,而外国公司则借机大肆抬高关键零部件价格。”
  
  “用户不信任。”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口同声地说。“主机性能没有问题,关键零部件跟不上,使得运行安全不被用户认可,全套机组稳定性差”,这是国产设备一直备受诟病和难以产业化推广的症结所在。例如,已投运的二代改进国产核电机组,就发生过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局部渗漏、主泵轴封室发现微量异物、安全壳喷淋泵和低压安注泵扬程偏低、截止阀内漏、KIS/EAS系统电机振动超标等质量问题;并且在核级仪控系统、三代核主泵等方面,由于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率极低,仍依赖从国外进口。
  
  产业化需企业、用户和政府协同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气长输管道国产压缩机组的产业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国产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基本实现了大批量的推广,在西气东输二线有十余台的投用量,预计在三线工程有将近40台的订单量。”当记者询问机组在投运过程中有没有存在质量问题时,该人士称,“大问题没有,小问题还是有一些,不过制造企业也有人驻守在工地,出现了问题便随时反馈给设计部门更改,对每台机组性能不断进行优化,且政府机构和集团公司也在努力推进机组的产业化,现在已经基本替代了进口”。
  
  记者从该人士处了解到,国产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产业化进展顺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拥有足够的订单,使得制造企业有足够的机会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不断解决机组投产后出现的质量问题;二是,有政策的协调,政府对使用国产设备有一定的优惠,同时对进口设备有相应的限制措施。
  
  “多方应保持持续关注,对扶上马的‘*套’要注重产业化的措施制定。”上述机械行业的协会专家认为。“*套”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我国民族工业争骨气、挺脊梁的重要举动,对多种机制下诞生的“*套”产业化推广,仍需送一程。业内人士认为:要设法提高国产设备的采购率,这并非是保护落后产能和破坏市场秩序,相反这是做强民族制造业的有利保障,只有持续不断的订单,才能使制造企业有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的空间;同时,也要提高产、学、研、用协作密切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优化完善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性能质量,扫清这一牵制“*套”产业化的绊脚石。
  
  长期以来,我国重大能源装备总以替代进口为豪,殊不知“替代进口只是初级阶段,要由大做强,就要实施化战略,实现优势技术和产品出口”。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他的亲身经历:“在市场上,一位国外采购商对中国‘三大电气’之类的企业全然不知,只知道GE、SIEMENS。”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品牌等方面与的*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多方应积极助力企业“走出去”,提高行业企业全面参与竞争的能力。
上一篇:阀门制造业引入高科技 助力开拓广阔市场 下一篇:我国阀门行业“去产能化”大幕拉开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