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污水,浙江实施人工湿地
时间:2017-02-17 阅读:171
人工湿地治污是一种被誉为用大自然的力量治污的新途径。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第二大“水缸”――牛头山水库源头的临海小芝镇,眼下正引进这种方法,在临海市兴建*人工湿地。
日前,记者来到小芝镇杏中村采访时,投资30多万元、占地只有3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已经铺上zui后一层泥土。村支书蔡计亮说:“别看这小小的350平方米的湿地,它每天可以处理污水300吨。”实际上,人口上千的杏中村,每天的用水量一般只有20吨到30吨,而一天中能产生的污水zui多也不会超过50吨。
人工湿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深度有两三米,相当于一个被有规则填埋的大水池。池内铺绕大量分布着小孔的管道,并分层依次铺有卵石、黄沙、泥土等。其功用是让污水通过这里,在毛细渗透作用下,使有机质被吸收,从而净化水质。
两个月前,杏中村从浙江省上虞的一家公司引进人工湿地治污法,现在工程建造已接近尾声。
同时建造人工湿地的还有小芝镇的张岙村和下村桥村。在张岙村,村支书蔡冬友指着该村2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说:“半个月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从外面引进的麦冬草、玉簪、美人蕉、南天竹、吉祥草,今晚就会运过来,然后再栽种上去。”
据蔡冬友介绍,像麦冬草和玉簪,根系很发达,有利于吸收有机质,而美人蕉等植物则是为了配景。湿地建成后,既实用,又相当于一个小花园,能美化村里的环境。
临海小芝镇位于省级大型水库、临海市第二大“水缸”――牛头山水库源头。保护好60万临海市民和部分椒江市民的这口“大水缸”,两年前就受到该镇的高度重视。
据小芝镇党委书记洪昌强介绍,该镇2003年就以保护“大水缸”为切入点,争创省、市级生态镇,以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目前,前两个目标都已实现。为了达到第三个目标,同时抓好新农村建设,小芝镇正在构筑天然氧吧和生态绿谷。这三个村开展的人工湿地建设是其中的具体措施之一,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