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C气缸排气处理简单,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
时间:2019-06-19 阅读:1568
日本SMC单作用气缸:
单作用气缸有弹簧压回型(如SMC的S型,见下图3-4)和弹簧压出型(如SMC的T型,见下图3-9)。S型是A口进气,气压力驱动活塞,克服弹簧力及摩擦力,活塞杆伸出;A口排气,弹簧力使活塞杆收回。T型是A口进气,活塞杆收回;A口排气,弹簧力使活塞杆伸出。在弹簧侧设有呼吸孔R,呼吸孔上hao设置过滤片,以防污染物进入缸内。
单作用气缸结构简单,耗气量少。刚体内安装了弹簧,缩短了气缸的有效行程。弹簧的反作用力随压缩行程的增大而增大,故活塞杆的输出力随运动行程的增大而减小。弹簧具有吸收动能的能力,可减小行程中断的撞击作用。一般用于行程短,对输出力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输出原理介绍
日本SMC气缸在密封圈实现双向密封,活塞与活塞杆用压铆链接,不用螺母。 2)端盖 端盖上设有进排气通口,有的还在端盖内设有缓冲机构。杆侧端盖上设有密封圈和防尘圈,以防止从活塞杆处向外漏气和防止外部灰尘混入缸内。杆侧端盖上设有导向套,以提高气缸的导向精度,承受活塞杆上少量的横向负载,减小活塞杆伸出时的下弯量,延长气缸使用寿命。导向套通常使用烧结含油合金、前倾铜铸件。端盖过去常用可锻铸铁,为减轻重量并防锈,常使用铝合金压铸,微型缸有使用黄铜材料的。
日本SMC气缸气缸的输出力 气缸理论输出力的设计计算与液压缸类似,可参见液压缸的设计计 算.如双作用单活塞杆气缸推力计算如下: 理论推力(活塞杆伸出) Ft1=A1p (13-1) 理论拉力(活塞杆缩回) Ft2=A2p 式中 (13-2) Ft1,Ft2——气缸理论输出力(N) ; A1,A2——无杆腔,有杆腔活塞面积(m2) ; p — 气缸工作压力(Pa) . 实际中, 由于活塞等运动部件的惯性力以及密封等部分的摩擦力, 活塞杆的实际输出力 小于理论推力,称这个推力为气缸的实际输出力.
日本SMC气缸所设缓冲装置种类很多,上述只是其中之一,当然也可以在气动回路上采取措施,达到缓冲目的。 组合组合气缸一般指气缸与液压缸相组合形成的气-液阻尼缸、气-液增压缸等。*,通常气缸采用的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其特点是动作快,但速度不易控制,当载荷变化较大时,容易产生“爬行”或“自走”现象;而液压缸采用的工作介质是通常认为不可压缩的液压油,其特点是动作不如气缸快,但速度易于控制,当载荷变化较大时,采用措施得当,一般不会产生“爬行”和“自走”现象。把气缸与液压缸巧妙组合起来,取长补短,即成为气动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气-液阻尼缸。气-液阻尼缸工作原理见图42.2-5。实际是气缸与液压缸串联而成,两活塞固定在同一活塞杆上。液压缸不用泵供油,只要充满油即可,其进出口间装有液压单向阀、节流阀及补油杯。当气缸右端供气时,气缸克服载荷带动液压缸活塞向左运动(气缸左端排气),此时液压缸左端排油,单向阀关闭,油只能通过节流阀流入液压缸右腔及油杯内,这时若将节流阀阀口开大,则液压缸左腔排油通畅,两活塞运动速度就快,反之,若将节流阀阀口关小,液压缸左腔排油受阻,两活塞运动速度会减慢。这样,调节节流阀开口大小,就能控制活塞的运动速度。可以看出,气液阻尼缸的输出力应是气缸中压缩空气产生的力(推力或拉力)与液压缸中油的阻尼力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