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生产厂家厂商性质
所在地
河涌治理设计资料
治理水量:5000m3/d,设计处理能力500m3/h
治理目标:经过环保设施治理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标准后排放,具体参数详见下表(单位mg/L):
溶解氧 | COD | BOD5 | PH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粪大肠菌群(个/L) |
2 | 40 | 10 | 6~9 | 2.0 | 2.0 | 0.4 | 40000 |
河涌闸前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环境。
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后,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之后污水进入MBR膜过滤。
MBR膜组件由中空纤维膜组成,膜孔径为0.4µm,此值小于细菌,能有效拦截水中的细菌,大部分病毒,可视为除菌的一种手段,减少了后续投加的消剂量。反应池内被微滤膜截流下的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达6000~8000mg/l左右,活性污泥BOD负荷率低,一般为0.1~0.2kgBOD/KgMLSS·d,污泥处于减速增长期后期和内源呼吸前期。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的降解,活性污泥上清液COD、BOD等污染物浓度低,有利于得到高质量的出水。
MBR池设计如果在两廊道以上时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及布水的合理性。
在缺氧区内,经过水解酸化的作用,使大分子量长链有机物分解为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并同时去除部分NH3-N。
缺氧区的出水自流入到好氧区内,好氧区池底铺设有曝气装置进行曝气,污水在此池内进行有机物生化降解,氧化为无害的物质,降低水中的BOD和COD。膜区内池底也铺设曝气装置,它主要完成两种功能,既进行膜的气水振荡清洗,保持膜表面的清洁,又继续在该段进行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后的水在真空泵和滤液自吸泵的抽提作用下通过MBR膜,滤过液经由MBR集水管中汇集到清水池进行排放。通过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全部细菌及悬浮均被截留在膜好氧区中,可以有效截留硝化菌,使硝化反应顺利进行,有效去除NH3-N;同时可以截留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限度的降解。MBR膜组件安装在池内偏上位置,膜下部设置有间歇式的冲气装置,定时吹扫动膜片,以缓解MBR周边的污泥浓度累积。通过好氧区剩余污泥泵定期排出剩余污泥,可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最终MBR膜出水经过消毒达标后至河涌闸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