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生产厂家厂商性质
所在地
赛普瑞12孔方形固相萃取仪厂家 固相萃取装置
面议赛普瑞实验室12位24位固相萃取仪厂家 固相萃取装置
面议赛普瑞多通道手动固相萃取仪 固相萃取装置
面议SPR-SPE玻璃固相萃取仪 固相萃取装置
面议赛普瑞SPR-SPE固相萃取仪萃取装置厂家
面议LSI UltraLab小角激光光散射仪 差扫描量热仪
面议DWS RheoLab HT高温型扩散波谱仪 波谱分析仪
面议DWS RheoLab扩散波谱仪 波谱分析仪
面议NanoLab 3D三维激光粒度仪
面议LS Spectrometer激光光散射仪 差扫描量热仪
面议3D LS三维激光光散射仪 差扫描量热仪
面议天津赛普瑞 SPR-DT12A 智能药物溶出试验仪 药物检测仪器
¥78000如今瑞士光散射仪器公司(LSI)出品的Modulated 3D LS光散射仪是该公司新一代型号的动静态光散射仪。传统的光散射仪测试的是透明体系的稀溶液样品,而LSI的光散射仪则通过三维互相关技术(3D)、调制3D技术以及样品转角器(SG)成功的将测试范围扩展到浑浊体系。与自相关技术和准互相关技术不同的是,3D技术使用两个激光光束并使用两个检测器在同一个角度进行检测。所得两个信号经互相关技术处理,来抑制多重散射的影响。检测器围着样品旋转,这样可以得到规定角度范围内每个所测角度的动静态光散射信息。而调制3D技术中,对入射光调制,使得两个检测器分开独立检测。调制技术(EP 2365313 A1)有效的抑制了两个检测器之间的影响并将互相关函数截距提高四倍,性噪比大为改进,也使得样品可测试浊度范围进一步提高。同时结合SG选项,用户可以使用方形样品池进行测试。使用方形样品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样品光程长度(可低至200微米),这使得光散射技术可以用于高度浑浊样品。
结合下图,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三维技术在测试中所带来的优势:A-F字母分别代表不同配置的光散射仪,其中:A为自相关配置,B为A基础上配置SG,C为3D散射,D为3D加配SG,E为调制3D,F为调制3D配置SG。
该仪器特点如下:
同步测试静态和动态光散射数据,角度范围:8-155°,角度精度0.01°,关机自动定位至140°。
使用三维技术来抑制多重散射光的影响,无需稀释,即可适用于透明体系,也可适用于浑浊体系。
通过软件采集和处理数据,提供不同算法,供用户选择。
其他传统光散射技术所能完成的工作。
升级选项:
样品瓶旋转装置(SG):用于非遍历性体系如凝胶的测试,同时还可以使用方形样品瓶,改变光程,用于高浊度样品的测试;
格兰汤普森棱镜(GTP):用于去偏振光散射的实验,表征各向异性样品;
滤光片:用于去除632.8nm以外杂散光,可用于有荧光样品的测试;
高温选项:工作测试温度上限至140℃,可用于聚烯烃的表征。
相关耗材:
10mm玻璃样品瓶,5mm玻璃样品瓶;各种规格、各种材质的针头式样品过滤器。(5mm样品瓶需订货)
部分论文:
1. Pengcheng Lin et al., Determining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Black Phosphorus Colloids by 3D Light Scattering,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2019, 9(2): 423-434;
2. Jiandong Ding et al., Semi-bald Micelles and Corresponding Percolated Micelle Networks of Thermogels, Macromolecules, 2018, 51 (16);
3. Frank Scheffold et al., Modulated 3D cross-correlation light scattering: Improving turbid sample characterization,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Volume 81, Issue 12 ;
4. E Frau, S Schintke, Modulated 3D cross-correlatio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 inks, ICTON 2018;
5. Petri-Fink et al., Characterizing nanoparticles in complex biological media and physiological fluids with depolarize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Nanoscale, 2015, 7, 5991-5997;
6. Rein V. Ulijn et al., Biocatalytic induction of supramolecular order, Nature Chemistry, volume 2, pages 1089–1094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