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废水气浮预处理效果展示 工程车清洗含油废水处理
淡水是人们生活中*的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虽然,在地球上71%左右的面积被海洋占据,但是,真正能够实用的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在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处于世界排行榜前列,平均水资源却难以达到世界人均水准。而且,因我国地形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对此,如何将含油废水有效净化,减少对自然环境中水体的污染,或者将其进行二次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我国发展重点。含油废水是一个复杂体系,其中包含了油、固体悬浮物、细菌、溶解性有机物等。在含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污染物、COD、硫化物、氨氮、挥发酚等,其中,COD的存在是导致含油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因素,若不能对COD等污染物进行及时处理,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甚至危害生态环境与人们身体健康。在含油废水中,COD的含量较其他污染物要高。一般来讲,含油污水中COD的含量高达2-3万mg/L,在我国标准规定中,COD应达到100mg/L以下(甚至更低),含油废水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含油废水对污染物的处理工艺要求较高。
含油废水的来源不同,水体中含油污染物的成分和存在状态也不同。石油类本身是一种污染物,同时也对物化反应具有重大不良影响,应先行去除,石油类在废水中以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态存在,根据粒度及密度情况可采用隔油、沉淀、浮选、过滤等方法进行去除。
油在水体中存在形式大致分为以下4种:
(1)悬浮油 进人水体的油分通常大部分以浮油形式存在,油珠颗粒较大,一般大于15μm,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于水面而能被撇除,主要采用隔油池去除。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离法、吸附法、分散或凝聚法等去除。在炼油厂废水中浮油含量约占含油量的60%~80%,浮油粒径较大,易于用隔油池去除。
(2)分散油 粒径大于1μm的微小油珠悬浮分散于水相中,不稳定,可聚集成较大的油珠转化为悬浮油,也可能在自然和机械作用下转化为乳化油,可采用粗粒化方法去除。
(3)乳化油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油在水中呈乳状液,易形成O/W型乳化微粒,粒径小于1μm,表面常常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双电层,体系较稳定,不易上浮于水面,较难处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破乳及COD的降解,一般采用浮选、混凝、过滤等处理方法。
(4)溶解油 油在水中溶解度甚小,一小部分油以分子状态或化学方式分散于水体中形成油—水均相体系,非常稳定,一般低于5~15mg/L,均难以自然分离,可采用吸附、化学氧化及生化方法去除。
鉴于石油类分水的组分形态,需要经过投加破乳剂,实现油水的破乳,才能通过重力分离作用将油水分离,因此,必须优选合适的破乳剂,达到理想的破乳分离效果。
由于油水乳化液的类型不同,需要的反相破乳剂存在差别;油包水型的乳化液是油为外相,水为内相,优选亲油型的破乳剂,才能提高破乳效率,而水包油型的乳化液,是水为外相,油作为内相,选择亲水型的破乳剂,能够尽快破坏乳化液的类型,降低乳化液界面膜的强度,顺利实现油水破乳分离。再借助于浮选除油技术措施,达到含油废水理想处理效果。传统的原油型破乳剂一般需要温度(50度左右)进行破乳,且破乳时间较长,但污水处理过程一般处于常温处理,且需要快速破乳,因此传统破乳剂很难适用于目前的含油废水处理,需要开发常温快速反相破乳剂,以适用于污水处理的需要。我公司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掌握了含油废水常温破乳、快速分离技术,并与国内优质的破乳剂厂商合作,定向开发专用破乳剂HZYP203,该产品为高密度正电荷纳米微球,粒径约80纳米,是一类性能*的阳离子有机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反相破乳能力,对去除水中含油的性能较好,纳米微球的吸附特性,在含聚合物、含表面活性剂的含油废水的破乳上有效果。此外,HZYP203具有较好的低温破乳性能,不需要将含油废水加温处理,将其加入含油废水中,在短时间内即可实施破乳脱水的效果,节约含油废水处理的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含油废水破乳后选用气浮法进行油水分离,气浮法是通过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经过快速减压释放在水中产生大量微细气泡,若干气泡粘附在原水中悬浮物或油类表面上,形成整体密度小于1的悬浮体,通过浮力使其上升至水面形成浮渣,随后浮渣经刮板清理而使固液分离(同时可以降低BOD、COD、色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