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制造工厂面临的三大挑战!
时间:2014-04-06 阅读:1977
内容导读;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制造型企业必须要一些突出的竞争方式,公司内部有一些突破。
1.工厂的知识化和软件化将越来越重要。
工厂的“形式”
在过去,电脑不过是几万个零部件和线缆“堆起来”的。工厂将几万个零部件采购进来后分发给生产现场,工人们进行准确无误的组装和接线,用尽各种检查方法保证没有一处零部件异常、没有一处接触不良、没有一处接线失误——这就是电脑的生产流程。过去,从开始组装到测试结束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并需要很多人参与流程的工作。
然而今天,比如戴尔电脑,通过在线方式接受顾客订单,在中国生产,第4天就能送货上门。组装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过去因为流程众多所花费的大量人力都不需要了。
大概在40年前,一篇以名字叫“Nematic Crystal”的以液体为主题的论文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也曾跟几个好朋友一起,针对那篇论文做过后续实验。现在想起来,那种液体就是“液晶”。当时笔者怎么也没有想到,烧杯里的那种液体竟然能用在显示装置上。
然而今天,从事液晶相关工作的人多得不计其数。
可见企业的兴衰变化是激烈动荡的。
2.制造业的“软件”化
那么,今后的变化有哪些征兆呢?
首先,制造业将朝着软件化和第三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以及零部件个数的减少,竞争力不再取决于组装技术,而是越来越依靠产品的设计。
也就是说,出现了制造业的中心向设计这一“软件”方面转移的趋势。甚至有人这样比喻:“生产现场就好像一台复印机,把设计复印到东西上。”
现场的智慧也越来越程序化,如果加以吸收采纳,将具有服务产业的性质。金属铸模设计的智慧融入了软件,设计中蕴含了传统工匠的技艺,并通过自动机床“复印”到铸模上。在这里,工作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切削铸模转移到设计铸模上。
3.制造业的服务产业化
其次,工厂的职责将日益向贴近消费者的方向转移。因为由备货型生产向订货型生产转移的趋势会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在SCM的流动过程中,工厂应该与顾客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并一步步把自己的职责转变为一个量体裁衣的“裁缝”,为顾客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
制造业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的服务行业,也有人期待这些新兴行业在第三产业中能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这可以看作是现今的制造行业在未来的一部分面貌。据说在美国,这一领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万人。按照日本与美国的人口比例来计算,日本的规模虽说只有美国的一半,但也是个相当巨大的数字。
4.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看重制造业的品牌化。比如即使在今天经济不景气的日本,位于银座(日本东京的代表性地区,以的购物商店而闻名)的品商店依然生机勃勃。
相对于产品的QCD,很多人更认可品牌的价值。如果说制造业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物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那么也应该把给予顾客高度的精神满足作为另一个目标。
如果把视点转向生产机制,早晚有一天,制造业的职能将会转变为企业间网络中的一个节点(Node)。SCM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不同的企业能够像同一家公司内的各个部门一样相互协作。
今后的制造业必须具备应对上述变化趋势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管理技术和IT技术。无论怎样,制造业都会朝知识化和软件化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