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下管网建设急待创新提速
时间:2012-05-24 阅读:177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要求,全市即将大规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其中城市架空管网的规范入地等会成为整治重点。由此昆明极有可能全面展开清理城市地上架空线缆和地下“血管”的革命,令人生厌的“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城市沉疴顽疾或将有效得到治疗。彩云路、广福路综合管沟以及环湖南路、日新路管线迁改等一系列城市综合管网建设工程,无疑留给昆明城建的是又一个细枝末节却意义重大的启示。
随着昆明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环境日趋优化,然而纵横交错、密密匝匝的架空线有损城市景观,且线缆无序设置和管理还影响着城市安全运行,制约城市发展。对此,尽管昆明已开始对空中宛如蛛网的架空线进行梳理,将其遁身入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线路悬空给城市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但面对如今新昆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迅猛所带来对管网需求的不断扩大,地下敷设空间就显得愈加有限,加之由于缺乏对地下管网建设远期的规划设计和对日后需求不断增长的预见性,导致基础设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地下空间浪费。同时又因为各管线铺设单位互不隶属、独立负责,施工前又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科学协调管理,致使反复挖填的“拉链路”现象屡见不鲜,“撂挑子”情况也频频发生。
可见,实现城市上空各类线缆“落地”、地下管网规范敷设,既是适应城市发展的急迫需要,也是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的必然要求。而由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管网)建成的一系列城市综合管网工程和所建立的集约化统一管理模式无疑给予了昆明管网建设技术和管理以启迪和借鉴作用。据介绍,自2003年以来,昆明管网先后建设完成了包括昆明呈贡主干道彩云路(原昆洛路)、广福路综合管网,老民航路、金马路、南三环路、北京路北延长线、东三环、西二环、呈贡新城、高新区马金铺弱电管线建设工程以及东连接线、西二环、日新路、环湖南路、南三环管网拆迁在内的10多个项目,并经过自身实践和创新在国内利用多功能计算机系统和多系统集成实现了管沟智能控制系统化管理。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和对有关综合管沟管理改革,不仅避免道路反复开挖,集约城建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更改变了城市地下管网各自为政,责权不明的格局。
相关城市规划建设学者表示,在城市发展需求的持续性增长加之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对各类管线空间规划布局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地下管网有序连接,地上空间无限畅通”的城市综合管网建设工程势必在昆明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管网规划须立足长远
访昆明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车俊宇
日前,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昆明道路环境整治的相关表述中提出,今后昆明部分重要城市干道应保证50年不开挖。这意味着能够治疗和避免城市地面遭遇“城市拉链”、反复“开膛破肚”和城市上空“蜘蛛网”的城市综合管网建设工程将成为未来昆明地下管网建设的常态和趋势。而作为负责城市长远规划和发展计划的“中坚力量”,昆明市规划局又在其中会有何具体举措?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车俊宇。
昆明日报:在昆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是否纳入了城市规划范畴?市规划局又在其中会有何具体举措?城市地下管网是否会成为未来 昆明城市规划的重点?
车俊宇:在昆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一直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首先,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包含了给水、电力、排水、燃气等各管线专项规划的原则性内容。其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由规划部门会同各管线单位编制各管线的专项规划,然后在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管线专项规划确定的管线走廊、水厂、变电站等设施的用地进行控制,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将管线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
昆明日报:从已投入使用的综合管沟实际情况看,综合管沟的运用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具体有哪些?
车俊宇:目前,昆明在彩云路、广福路、沣源路上建设了数十公里的综合管沟,并均已投入运行。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综合管沟不仅集约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使道路有更充裕的空间来建设绿化、立交桥等设施,而且其还可以充分预留管线的建设空间,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
但就当前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国家还未颁布综合管沟的设计规范,而且综合管沟的建设标准、技术要求等也不统一,加之全国各城市对综合管沟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因素都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综合管沟造价较高,一次性投资很大,且各种管线集中在一起,专业类别多,管养维护时需要交叉作业较为麻烦,因此,各管线公司大多不愿意使用综合管沟。
昆明日报: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转变了传统的“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并将规划建设地下管线作为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职能和工程推进是否表明我市在城市管网规划方面走在了前沿?
车俊宇:可以说,昆明在地下管线规划方面已走在*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早在2003年就规划建设了彩云路综合沟,从目前综合管沟的建设规模和数量来说,其在全国城市中处于;第二是昆明较早的已开始展开了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经三次普查,特别是我局下属的地下管线探测办公自2008年以来开展的普查,较为*地摸清了地下管线情况,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管线的规划、建设、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第三是2009年,昆明市政府发布了《昆明城市管线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管线管理。
综合管沟 市场化运作之困
昆明城市综合管沟的市场化经营目前在国内尚属*,其探索之路走的较为艰苦。而在一系列难题中,如何通过科学规范的政策配套,实现城市综合管沟建设管理资金的正常循环,是需要引起各方强烈关注的重点。
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管网)副总龚际告诉记者,在综合管沟的市场化道路上存在两大“绊脚石”,一是巨大资金成本,二是运营中资金回收缓慢。
据龚际介绍, 2003年,昆明市决定采取自主筹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城市综合管沟。在随后的彩云路、广福路两条综合管沟建设中,建设企业昆明管网共贷款10亿元,投资超过了每公里3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彩云路、广福路两条综合管沟,而以后每年后续的管理和维护费用,至少在100万元人民币。
有关注城市建设的学者告诉记者,由于综合管沟一次性建设耗资巨大,回收成本缓慢,且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财务成本,因此“资金”成为其市场化运作的一大障碍。以目前全国其它城市综合管沟的建设情况来看,其建设资金来源均由政府承担,管线的维护由各个管线单位负责。“虽然许多城市都希望实现综合管沟建设‘市场化’,但实际情况却是寸步难行。”该学者如是说。
综合管沟是一个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就政府来说,综合管沟建还是不建,如何算好其中的经济帐,则涉及到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的理念性问题;就管线单位来说,投资建设综合管沟是不可能的,而使用则根据其短期需要来购买,不会考虑中长期的发展需要。因此,管线单位不会一次性购买综合管沟的使用权。这就是为什么综合管网市场化运作资金回收缓慢的症结所在。
据龚际介绍,昆明管线单位主要包括有:自来水管线、电力管线、煤气管、通讯电缆等近10家管线单位,各管线单位各自为政,各管线资源分散使用,缺乏一个长期的固定的统一的平台窗口。若政府能科学的建立一个与管线运营商在规划、建设、经营等方面对等的管理平台,政府通过这个管理平台与运营商以市场经济的方式交易,则综合管沟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有望可以良性循环。
不为人知的“地下”奥秘
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管网)对于城市综合管沟近10年的建设、管理及运营,让原本错综无序、各自为主的城市管线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由此,城市管线痼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阻碍被一一破解。
不同寻常的路
在昆明的城市主干道中,彩云路和广福路是两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这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新昆明”的建设标记,还有它们拥有城市zui开阔、zui无遮挡的上空和未因埋设管线而遭遇“开膛破肚”的经历。因为,在它们下面都有一条神奇的“隧道”地下综合网沟。
昆明管网控制中心主任李进峰经远程控制中心认证,通过远程自控门准备进入彩云路综合地下管网。管沟内,一条直径约1米的自来水管道向前延伸,管沟的两壁沿线分6层设有支架,上面分门别类安放着电力、通信、工业等管网线路。据李进峰介绍,目前网沟内使用了4层管网,上面2层是为今后所需准备的,有必要还可以加层。“空间面积在设计之初已经过论证,整个空间不仅要满足目前需要,还要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李进峰说,“如需增加管网线路,随时放入安装就行,很方便。”
李进峰告诉记者,彩云路综合管网的建成实现了彩云路沿线至呈贡新区内的自来水、电力和通信等的供给需要,也是官渡变电站、金源变变电站、星耀变电站、矣六变电站等的电缆进出主要通道。
记者注意到,管沟内的装置除设有照明灯外,还有灭火器、、排水泵、排风口等,每个进出口和沿线相隔5米都设有摄像头。彩云路管沟共设置有摄像头超过255个。李进峰告诉记者,这些设置24小时受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监控并使用远程系统操作。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螺蛳湾商贸城地下室的昆明管网控制中心。在这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管理机房内安放着一台长、宽约2米的大型显示屏,上面呈现着数十个小显示屏,实时监控并不停转换显示彩云路和广福路综合管沟的运行动态。操作界面上对管沟内各种设施都设置有管理运用程序。“因为综合管沟的功能特点决定它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加之沟道太长,人工难以达到实时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因此昆明管网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远程管理系统。”李进峰告诉记者,整个远程管理系统的设置,是在一段时间人工管理的基础上相应设计和改进的,“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管沟管理无缝隙”。
与彩云路综合管沟相交的广福路综合管沟是昆明市第2条综合管网,建成于2005年。这条全长17.67公里的综合管沟在功能与管理上均与彩云路综合管沟同步。
城市管线找到“管家”
作为全程参与彩云路、广福路两条综合管沟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李进峰对于综合管沟给城市带来的改变,有着特别且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以彩云路、广福路两项工程为例,城市综合管沟实现了地下管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变错乱无章为井然有序、变各自为政为综合统筹。
在李进峰看来,城市综合管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4大方面的改变。首先它们有效治愈了“城市拉链”、道路反复开挖、城市架空线等城市“痼疾”;第二,长久以来各种地下管网各自为主,责权不清等问题解决了,因为各类网线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沟里,而昆明管网就是责权单位;第三城市空间得到集约式使用;第四因为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政府财政资金减轻了压力。“事实证明,综合管沟给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启示是巨大的。”李进峰如是说。
记者观察 —“网”情深
昆明人对城市变化的感觉,可能更直观地体现在对地面上城市交通路网的便捷度方面。其实,在我们平常看不见的地面之下,还有一张“交通路网”在默默地支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日益繁盛的城市民生质量。
昆明作为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城市,近年来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化,而人的城市化更多应该从城市所能提供的品质细节上体现。
采访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管网)的日子里,我们对城市化在看不见的地方应该体现的基础要素,有了更多更深的感触。过去我们理解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可能更容易想到地下排水系统。但实际上,随着现代城市的日益智能化、人性化,很多先前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城市设施,已经悄然发生着令人惊奇的空间位置改变即如城市管网。过去城市天空中密如蜘网的架空管线,倏忽间已遁入地面之下。但对一个现代化城市而言,架空管网的入地仅是初级阶段,怎样做到让各为其主的城市管网,在城市地面之下实现有序建设、统一规划、有序管理和维护,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之道。
昆明管网的工作实践表明,昆明城市管网的有序入地是能够有序实现的。拥有城市责任心、拥有城市创新力,这是昆明管网呈现给城市品质和城市民生的本质特征。
从上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律看,地下管网的统一有序规划建设应是主要趋势。我国城市化发展至今,各地都在摸索城市地下管网统一有序规划建设经验。从昆明管网的创新模式看,昆明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城市前列,其探索精神值得鼓励,探索思路值得肯定,探索成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