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文章2022/12/16 11:33:52
1443
进入展台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装置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通过预备池、备用池、反应池、生物化学反应池和排放池的配合使用,不同步骤有不同的承载池配合使用,减少细菌交叉感染反复返工的情况出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一直处理豆制品污水,做到边排边处理,互不影响,节约了处理的总时间。

该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加入絮凝剂,在豆制品生产过程会有一部分物料流失到废水中,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若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设施会大大增加处理规模和日常运行费用, 并且会影响到生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最终处理出水的水质, 因此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絮凝剂是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铵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工艺

S1、收集加热:将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污水倒入预备池内进行集中收集,将收集的豆制品污水进行持续加热直至沸腾为止;

S2、初过滤:将S1中煮沸的豆制品污水静置2-6小时然后排入备用池内,再通过格栏进行过滤,将较大的豆渣过滤出来,并进行集中收集;

S3、加入絮凝剂:将S2中过滤的豆制品污水引入到反应池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絮凝剂并进行充分搅拌,絮凝剂与污水内的豆渣进行结合,并通过不停的搅拌浮于污水表面,使得细小豆渣浮于污水表面;

S4、再过滤:通过相应份数的格栏将S3中浮于污水表面的渣滓过滤出来,使得豆渣和絮凝剂与污水进行分离;

S5、渣滓处理:将S4中过滤出来的渣滓进行收集并倒入厌氧罐中,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分解酵母菌并充分搅拌,再使其温度加热到20-30摄氏度,发酵2-4天,发酵结束后再向厌氧罐内加入相应份数的灭菌剂;

S6、污水处理:将S3内过滤分离出的豆制品污水再次加热煮沸并测量其PH值,若PH值呈酸性则需要添加碱性物质加以均衡,若PH值呈碱性则需要添加酸性物质加以均衡,将污水引入生物化学反应池内进行调节,调节好的水质需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S7、排放:将S6中调节好的污水再次煮沸,当处理好的污水沸腾时再进行抽样检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时引入排放池内等待排放,排放结束后对池内进行消毒灭菌。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原则

 (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后必须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城市废水排放要求。

 (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成熟可*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以实用可*为主。

 (3).处理系统运行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

 (4).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劳动强度。

 (5).在不影响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构筑物和设施,节省工程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和运行费。

 (6).降低噪声,改善废水处理站及周围环境。

 (7).本处理工艺流程要求耐冲击负荷,有可*的运行稳定性。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特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的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它一些物质.它既适用于大流量的污水处理,也适用于小流量的污水处理.运行方式灵活,日常运行费用较低,但管理要求较高.活性污泥法本质上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二者都为好氧生物过程,只是它的净化强度大,因而活性污泥法是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化和强化。

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各级处理效果与总处理效果比较好,出水水质达标。

 

技术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