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副溶血性弧茵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技术文章2011/5/3 9:12:06
1964
进入展台

1.基因组DNA
基因组DNA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不同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的不同亚种/株系之间的差异,对于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该菌更深层次的了解。关于弧菌的基因组,国外有很多报道,多数学者认为弧菌具有两条环状的染色体,Heidelberg等公布了霍乱弧菌的基因组全序列。

Yamaichi等和Togomori等分别对副溶血弧菌KP+株和KP-株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具有两条呈环状的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且相应的基因位点在基因组中高度保守,但大染色体中的基因排列顺序则有明显差异,tdh基因位于小染色体上一个单个Not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片段。与霍乱弧菌的染色体比较发现,两者的大染色体大小基本相同,但小染色体则相差很大(分别为1. 9Mb和1.1Mb)。作者认为,位于小染色体上的tdh基因编码区形成一个致病区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Togomori等通过比较KP+株和KP-株的基因图谱还发现,利用限制性内切酶I--CeuI消化染色体DNA后两者分别携带10个和9个rrn操纵子,有研究报道rrn操纵子数目增加有利于菌体在持续流动的环境中存活。

2.质粒
细菌质粒的研究,特别是质粒图谱分析,既可应用于细菌毒力、耐药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研究,还可应用于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其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的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关于副溶血弧菌质粒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认为V.p中有两种柿#恢治挥忻飨陨锘钚缘闹柿#匆沃柿#硪恢治猂质粒,其可介导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Arai在ST550Vp质粒研究中也证实存在两种质粒,一种类型质粒的分子质量为55Mu,另一种类型的质粒(pSA55)的分子质量为112Mu,转移结合试验证实,携带pSA55质粒的转移结合子有较高的抗药活性,可介导V.p对*、四环素、*、*、*和*氧氨嘧啶的抗药性,只携带55Mu质粒的V.p则丧失抗药性。

3.鞭毛基因系统
国内外试验证明,副溶血弧菌具有两种鞭毛形式,即周身鞭毛和极性鞭毛。当生活在底物表面或黏性环境中,细菌表达周生鞭毛系统;当生活在非黏性的液体中,细菌表达极鞭毛系统。遗传分析指出两者的基因系统不同,其结构和装配成分并不分享。副溶血弧菌极鞭毛约有57个基因和3个开放读码框编码,其lla1基因开放读码框为306bp,编码蛋白大小类似于大肠杆菌fliT基因产物,与其他种细菌鞭毛相比无类似物。可见溶血弧菌鞭毛基因系统复杂,可能要几个基因表达产物才能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技术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