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量:
燃煤电厂氨逃逸监测分析仪系统 监控系统
燃煤电厂氨逃逸监测分析仪系统
2015 年 12 月国家*、*、国家*联合印发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 号),要求将东部地区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总体完成时间提前至2017 年前,中部地区力争在 2018 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 2020 年前完成[1]。截至目前,全国燃煤电厂已完成 50%以上装机容量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了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总量。然而,很多已投运的超低排放环保设施也暴露出设计裕量过大、改造过度、运行能耗过高等问题。
本文针对燃煤电厂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从工程设计边界条件、设计方案、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节能优化措施。
1 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确定
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的确定,决定了其改造工艺方案的选择。《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工况宜采用锅炉BMCR、燃用设计煤种工况下的烟气条件;已建电厂加装烟气脱硫装置时,宜根据实测烟气参数确定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并充分考虑煤源变化趋势。
我国多数火电机组燃煤煤质波动较大,而目前我国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环保指标极其严格,不允许每小时污染物排放均值超标。因此,为减低环保风险,目前火电机组脱硫装置增容提效改造普遍存在改造设计煤质裕度过大、硫分虚高的现象。加之,当前国内燃煤火电机组整体负荷率偏低,往往造成多数机组脱硫装置实际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工况,运行能耗较高,运行经济性较差。因此,在对现役机组烟气脱硫装置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时,应合理确定设计边界条件。设计煤种宜根据电厂近 3年实际燃煤情况,选择可覆盖近 3年燃煤质量 95%以上的硫分参数,或综合考虑煤源变化、燃煤掺烧趋势等选择合适的设计硫分参数,不建议以短期燃煤煤种硫分峰值作为设计硫分。
燃煤电厂氨逃逸监测分析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