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破茧而出浙江浦江迎绿色逆袭
- 2016/4/22 8:43:04
- 3543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五水共治浦江污水处理设备
一江清水引来产业“金丝鸟”,经济新常态下,浦江水晶等各大支柱产业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由此腾出的发展空间和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给电商、乡村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带来发展契机,一批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
孟夏四月,骤雨初歇,浙江省浦江县翠湖之畔,柳枝摇曳,远山如黛,一池春水踏着微风,向东奔流而去……眼前这派如画风光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钱塘江流域污染为严重的河段:固废遍地,臭气熏天。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过去路过都要屏住呼吸,加快脚步,而现在却是放慢脚步,恣意欣赏。
从避之不及到趋之若鹜,浦江人心态的改变折射出了当地水环境的嬗变。五水共治以来,浦江累计投入50多亿资金,实施55个五水共治项目,强制关停水晶加工户19680家,以铁腕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换来了“山清水秀”的美景。
铁腕治污迎来水清岸绿
浙江有句民谣形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产业,“永康一只炉,义乌一只鼓,东阳一把刀,浦江一串珠”,“一串珠”指的就是浦江的水晶。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水晶加工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引入浦江,发展繁荣时,共有2万多家水晶加工户,国内80%以上的水晶产品出自浦江。但是,当璀璨的水晶装点了外面的世界,浦江的山水却因常年累月的水晶作业而蒙尘纳垢。
那时,浦江每天有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导致固废遍地、污水横流。数据显示,治水前,浦江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全县85%以上水体受污染,而浦江人的“母亲河”——浦阳江更是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严重的支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
2006和2011年,浦江曾两度启动水晶污染整治,但均以失败告终。2013年4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明确要求,浦江治水要为浙江全省治水撕开一个缺口,树立一个样板。2013年6月,夏宝龙书记来到浦江调研督办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打响了浙江“五水共治”的枪。
五水共治以来,浦江全县累计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19680家,拆除违法建筑2.04万处;先后关停并转印染、造纸、电镀企业23家,依法取缔废旧塑料、铅酸蓄电池等非法加工点360余个;共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754家,减少生猪6.1万余头,非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物全利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65起,行政拘留326人,刑事拘留77人。
通过三年治水拆违,当地岸上污染源被切断,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水质改善立竿见影。2015年底,浦江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消灭,全县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连续两年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高奖——“大禹鼎”。
翠湖位于浦阳江中段,曾是的垃圾河,每到洪水退后,湖边的树上总是挂满垃圾。而其上游的水库水质也一度是劣V类水,无法饮用。经过整治之后,翠湖恢复了清澈,湖畔柳枝摇曳,远处群山如黛,一池春水踏着微风,向东奔流而去,可谓是诗情画意。
在翠湖湿地公园入口处,有一块河长公示牌,依序标有省级河长、市级河长、县级河长,并留有联系方式。据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介绍,像这样的公示牌在浦江还有很多。目前浦江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联网“河长”制,可以说每一段河道、每一条河都有责任人,有效避免了互相推诿情况的发生。
一拳又一拳,一招接一招,浦江治水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徐建春今年60岁,已经在浦江西溪边住了32年。前些年,因忍受不了西溪的臭,她和邻居一起到浦江县政府上访10多次。有一次,她差点就把随身提着的一桶西溪水泼向接访的领导。如今,经过整理的西溪河水清清,她每天伴着蛙鸣入睡,别提有多少高兴了。
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动力
治水之意在乎水,更在乎经济转型。五水共治期间,浦江紧抓水晶污染这个牛鼻子,累计关停污染水晶加工户19680家,拆除595万平方米违建,拆除水晶加工设备9.5万台。对于剩下的760多家水晶加工企业,浦江鼓励其兼并重组,并投资约20亿元,新建中部、东部、南部、西部4个水晶集聚园区,以实现集中治污、集聚发展。
这两天,浦江中部水晶园区内,奥尔特工艺品生产车间正加大马力全速生产。车间内,机器设备、产品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据悉,该公司由16家水晶企业整合而成。过去,16家企业分布在七个乡镇街道,原材料配送、成品收集要花不少时间,五六个人管理还忙不过来。企业入园后,16家企业在一幢厂房的四个楼层中生产,一个人管理就行。分散的小企业整合成一个团队后,实力增强,仅上个月就完成百万元的大订单。
目前,浦江已有372家水晶企业被整合成了108家。2015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
通过整治,浦江就像被一双“魔术之手”,拂去了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沉疴腐疾,抚平了落后生产方式之下的满目疮痍,实现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逆袭。如今,浦江已经呈现给世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面貌:污染少,空气好,水清澈。
一江清水引来产业“金丝鸟”,经济新常态下,浦江水晶等各大支柱产业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由此腾出的发展空间和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给电商、乡村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带来发展契机,一批新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
乡村旅游实现美丽蜕变 唤回绿水青山后,浦江每一处乡村都成为了一处风景,这里丰厚的人文历史、秀美的山水风光、质朴的老街古村,都成了浦江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走进群山掩映之中的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一股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栋栋杭派与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俯瞰整个村落,马头墙此起彼伏、美不胜收;步入村落之中,回廊、巷道纵横交错、移步易景。
忽而听闻一阵手鼓声,循声而至就来到了廿玖间里,这里原是大户人家的一处宅子,共有二十九间,而现在这里成了青年创客的乐园,地质科普馆、手工DIY、花艺、非遗文化、手工美食工作室……每一间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故事,有游客甚至逛了一下午仍觉得意犹未尽。
眼前庭院深深、岁月静好的画面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个村落曾是浦江水晶的发祥地,多的时候这里有316家水晶作坊,村里充斥着水晶机器运转的轰隆声。自“五水共治”后,虞宅乡境内的水晶加工户被一一取缔,青山绿水又重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水晶整治后,如何找到一条让老百姓富起来的道路,当地将目光瞄准了乡村旅游。
虞宅乡党委书记周占伟透露,发展乡村旅游为古村注入了活力,“以新光村为例,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游客都在15000人次以上。村民光卖卖小吃,生意好的有三万多收入,抵得上打一年工了!”
不只是新光村,如今在浦江,多地都在上演着“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的美丽故事。坐落于通济湖畔的前吴乡民生村,环绕在崇山峻岭之间,“五水共治”后的她像洗去污垢的村姑迎回了俏丽容颜。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分季节在山里种满油菜花和向日葵,每逢花开之际,漫山遍野的梯田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一饱眼福。村里“顺势”将村民闲置的房屋开成了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好的时候,光民生农庄一家农家乐一天就能接待40多桌客人,营业额可达上万元。
2015年,浦江乡村旅游人次367万,同比增长45.06%,旅游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87.03%。郁郁青山、潺潺绿水、繁花胜景,沉淀在浦江的这些现代社会为稀缺的元素,如今已然成了现代人“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
(原文标题:江河复清绿满城 浙江浦江“五水共治”引城乡蜕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