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企业净利增速一路上扬环保逆势走进红利期

2016/9/8 11:11:56
5151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污水处理设备固废处理设备
导读:58家已发布中报的环保上市公司,与2015年相比,整体营收上涨了28.1%,净利润上涨了12.2%,可见环保行业整体景气度大幅提升。
  【中国环保在线 原创视点】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关注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新环保快讯。
 
面对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环境产业进入到新时代,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构,格局在变化……一方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环境产业较高的期望:一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担当起环境质量改善的大任。

值此背景,环保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迎来了的“黄金期”。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新环保法、环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改善环境质量。

而在过去,环保产业的收益形式曾常常被认为是低收入、稳定收益、低风险的,这在过去并不被资本市场所“待见”,因为搞房地产、股票等很容易获得更高的收益。但现在,随着其它领域回报率下降,环保产业由过去的“没人要”,变成抢不到的“黄金资产”。按照自来水、污水处理企业8%—9%的收益率,20年—30年的有效回报期,这些项目都变为了资本眼里有“价值”的项目,“买都买不到”,从而持续推动环保产业进入资本融通时代。

为有力的佐证源自环保企业不俗的中期业绩。公开资料显示,58家已发布中报的环保上市公司,与2015年相比,整体营收上涨了28.1%,净利润上涨了12.2%,同期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仅为-3.9%,可见环保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

整体营收创新高
  
具体来看,固废行业:资质趋严,业绩增速放缓。2016年上半年,固废相关的7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9.67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21.55亿元,增幅22.0%。固废产业链以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大领域为主。现阶段,垃圾处理行业享受政策、资本和市场红利,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然而,由于受到金属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下游消费需求市场行情不佳,短期内会对再生资源行业造成一定影响,结合两大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固废行业总体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大气行业:各项增速排环保末位,关注零排放、治理等新方向。大气投资的浪潮已行近尾声,企业运营状况分化加剧。由于市场预期较为充分,行业的发展较为平稳。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与大气相关的6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7.93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6.62亿元,增幅10.8%。传统的脱硫脱硝行业已行至衰退期,有关新兴方向的近零排放企业发展良好,包括VOCs治理等方面,业绩增幅较大。

水务行业:供水业绩平稳增长,污水处理营收大幅改善。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污水处理行业上半年整体业绩增速更加出色,13家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01.01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35.50亿元,增幅54.2%;营业总成本为89.9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31.88亿元,增幅55.0%。而13家污水处理相关上市公司中营收增速快的公司分别为华控赛格增长151.4%、兴源环境增长127.7%和碧水源增长122.7%;归母净利润增速快的公司分别为兴源环境增长240.4%、巴安水务增长101.4%和碧水源增长76.2%。

环境监测行业:营收增速加快,毛利率持续上涨。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从业绩表现来看,营收增速快的公司分别为理工环科增长191.3%、先河环保增长33.8%和盈峰环境增长30.5%;归母净利润增速快的公司分别为理工环科增长846.2%、盈峰环境增长231.4%和先河环保增长20.6%。

行业分化出现马太效应
  
究其原因,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PPP项目和环保并购是推动公司业绩上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剔除水务和部分转型股,公开资料显示,PPP订单向上市公司转移的趋势非常显著:承接PPP项目的公司2016年上半年收入增速49%,显著高于非PPP类公司的25%;PPP类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速63%,远远高于非PPP类公司的23%。

虽然整个环保板块上半年稳步发展,但从单个子公司的业绩来看,还存在一定分化,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统计发现,百亿市值以上的大公司贡献了环保板块的七成收入、八成净利润,二者的增速分别达36%、28%,而市值50亿元以下的小公司营收、净利润都出现了下滑。15家营收下滑的公司,节能、水务、固废、大气板块均有分布。营收增幅在0%-20%、20%-50%、50%-100%以及100%以上的公司分别有18家、12家、7家和6家。

净利润下滑的公司更多,共18家。其中下滑厉害的是大气板块的远达环保,净利润5836万元,仅为去年同期的1/4。另外,8家净利润增幅超100%的公司有3家在水处理板块。对此,环保分析师郑小波分析称,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的分化在于,前者市场渗透深,能够向下沉拓展市场,融资能力强,政府资源丰富,PPP项目拿单能力强。综合起来,大公司的业绩表现自然好于小公司。

细分板块之间业绩分化也较明显。水务板块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5.98%,但由于处理成本的增加、投资收益的减少等原因使得利润较去年下滑18.2%。节能板块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不到行业整体水平,分别为9.7%和8.0%。而大气治理板块在三聚环保和神雾环保的拉动下,营收同比增长57.4%,净利润同比增长49.3%。若剔除这两家公司的影响,营收增速仅为13.8%,净利润则下滑5.6%。这是因为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过,业绩欠佳。

此外,固废板块上半年营收增速为25.6%,净利润上涨20.1%。受益于再生资源或者环卫业务,启迪桑德、龙马环卫、格林美三家营收都增长了30%以上。

PPP成为跨界敲门砖
  
就在不久前,“益阳16亿黑臭治理项目入围者皆国企”的消息再一次明确,在这一轮以综合治理为特征的项目竞争中,“国进民退”已成大势所趋。特别是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修复、海绵城市等PPP项目,由于体量和融资需求巨大,工程建设内容庞杂,已经成为环保圈外实力企业“跨界”的主流选择。

而一些与“环保”关系更近的企业,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的发展良机。东方园林和铁汉生态这对从“绿化”行业杀出来的黑马,PPP也成为他们扩张的主要逻辑。

东方园林公司8月11日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46.64%,公司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其中,公司在海绵城市项目上“得分”不少,今年上半年已中标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约243.28亿元。而相关项目的逐步落地也将带动公司在园林、生态修复等原有业务的快速增长。

与上述发挥“协同”效应的跨界相比,东方园林布局固废领域的逻辑则是简单直接:就是看好这个市场需求大、利润高、正处扩张期的新细分行业。去年有公司负责人曾透露的固废产业布局当年即落地,今年开始收获。2015年公司取得申能环保60%、吴中固废80%股权,大力发展工业固废、危废处置业务,这部分为东方园林在今年上半年带来收入4.13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在黑臭水体治理、河道修复、海绵城市等这一类体量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前,传统的环保企业并不占据特别明显的优势,都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质量风险管控和技术方案集成。而融资和政府协调能力强大就成了决胜要素,这是大多数环保企业必须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这些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本质上是公众通过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购买的服务。因此,对相关参与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应只是业绩是否亮眼,投资是否有高回报,更应在项目的性价比,治理的有效性、长效性上,进行更长久的竞争。

未来5年千亿级企业花落谁家?

  从现实来看,地方国企在水务、垃圾处理上起着主导作用。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北控水务有可能成为千亿级的地方国有环保企业。该公司在1993年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且形成了布局全国的水处理布局,并在GWI2009年10月发布的“以服务人口计算的世界水务公司50强”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二十位,在地方国有环保企业中属于佼佼者。

与钢铁等重化工行业不同的是,央企在环保领域大多属于“新人”,大部分是近十年才进入该领域,甚至如中冶集团、葛洲坝集团和中信集团等,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环保市场。这其中的中国光大集团子公司光大被业内认为有望成为千亿级企业。主要原因是,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大的垃圾发电项目投资运营商,光大在环保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具有优势,且在炉排炉、烟气净化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等方面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因此将持续受益于行业发展前景。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环保设备制造领域。E20环境平台合伙人傅涛曾解释,环保行业是政府主导的行业,民营企业难以打入市场。较为典型案例是,在被称作“PPP元年”的2015年,全国160多个环保PPP项目中,“企业性质”成为重要的“竞争指标”,民企大多被拒之门外。可喜的是,近年来桑德集团、碧水源等一批民企在治理领域有所斩获。已与清华大学校企启迪控股结盟的桑德集团,在水务、固废以及动力电池领域积极布局,发展势头强劲,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该公司或是成为千亿级环保企业的候选之一。

无独有偶的是,国有环保公司凭借其资金与平台优势,采取横向并购扩大产业规模,或纵向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实现业绩估值的“齐升”。换言之,千亿级环保企业对于诸多国有企业来说并非难事。虽然民营环保企业也有并购案例,但先天条件不足则或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长远来看地方国企和央企通过并购会加剧整个环保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加速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本身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缺乏某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前景确实不妙。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参考资料:中信建设、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环境报、财经国家杂志、E20、人民政协网)

热门评论

上一篇:解析:iphone7中能提炼出多少黄金?

下一篇:垃圾分类持续推进 女性力量绽放光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