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区域壁垒共绘生态蓝图京津冀崛起绿色力量
- 2017/1/5 13:15:48
- 42969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筱阳
-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环境水资源
【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亟待破题。在此前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打破区域壁垒共绘生态蓝图 京津冀崛起绿色力量
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备受关注。然而,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积累的矛盾也集中暴露出来。其中,生态环境严重超负荷就是大的一块“短板”。
协同发展始于生态环保,破局的关键也在生态环保。2016年1月,发改委、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毫不客气地指出,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为尖锐的地区,这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大挑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有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碧水蓝天的殷切期待,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京津冀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方向。必须始终守住生态底线,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使绿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色。”河北省委书记撰文指出。为推进生态协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可见形势之严峻,国家治理决心之大。京津冀如何才能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摘掉“污染”帽子?
发展的问题,也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规划》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保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消耗上线,将逐步增加生态空间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以及提出取缔造纸、制革、印染、电镀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就是为了倒逼发展转型,通过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使京津冀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从而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诚如京津冀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2.3%,水资源仅占全国1%,却承载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专家表示,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水资源过度开发,京津冀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
作为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密云水库流域控制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其中3/4在河北。“上游地区生态搞不好,密云水库的水质就保证不了。”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主任周嵘表示,北京的水缸盛满了来自河北的水,下游要得到一库清水,就需要同河北合作共同治理,终才能共同受益。
面对严峻形势,北京和河北联合部署编制了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的两市五县:承德市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以及张家口市赤城县、沽源县,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
其中,北京给河北方面提供资金支持约2亿元,相当于总投资一半,首批1.155亿元已拨付到位;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锐减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了两市五县2015—2016年350平方公里治理面积的建设资金5250万元,同时结合其他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一体化为方向,统筹解决京津冀特别是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进广域行政,完善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跨地区协作机制,优化行政区划,促进绿色崛起。”北京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说。
而从地方实践看,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的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的同时,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产业禁限更加针对非首都功能。需要执行禁限的制造业小类由242个增加到416个。
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明确各市县主体功能定位的同时,要求到2017年底,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6000万吨,削减煤炭消费4000万吨,压减平板玻璃产能3000万重量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0%以上。
天津市审议通过的《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同时提出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0%。
将生态环保的红线作为门槛的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发展过程中的协同机制也在建立。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签署的《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提出,针对可能对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规划、园区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环评会商。
此外,众多专家还指出,形成京津冀生态“一盘棋”,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首都经济圈生态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源保护地、农业保护区、生态公园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进行生态补偿,使这些地区能够在不开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后凯说。
(据人民网/贺勇、中国经济网/金名、中国环境报、光明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