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逾25亿方南水奔流入京 南水北调成解渴“主力军”

2017/8/9 10:03:44
4193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南水北调供水设备城市供水
导读: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以来,累计入渠水量超过8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5300多万居民。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调南水解北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变成现实。据悉,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以来,累计入渠水量超过8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5300多万居民。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

 

  逾25亿方南水奔流入京 南水北调成解渴“主力军”
 
  旨在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工程,亦是世界上覆盖区域广、调水量大、工程实施难度高的调水工程之一,南水北调正逐渐凸显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新格局。来自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公开消息称,截至2017年8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京水量突破23亿立方米,仅北京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
 
  自2013年、2014年相继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平稳,输水水质全线达标。公开资料显示,南水北调规划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这三条干线,就像是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鄂竟平指出,在工程设计之初,南水北调是作为补充水源的,而目前,南水北调成为了很多城市的主力水源。
 
  仅从中线来看,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干渠超过80亿立方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新乡、保定等18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受益人口近5000万人。南水北调来水始终达标,中线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平,东线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的水质安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每升380毫克下降至每升120毫克至130毫克。
 
  而对于北京这个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南水”已占城区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突破17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底正式通水,极大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从100立方米左右增加到150立方米。
 
  至此,南水已成为北京城区供水的主力水源。据新华社近日报道,25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有17.14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南水已占城区日供水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已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和大兴、门头沟等新城,以及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同时,南水还连通了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形成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另据经济日报近期报道,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一直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华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五分之一,很多城市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持续推进,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有效遏阻了地下水超采局面,显著改变了首都的水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此外,地下水硬度、硝酸盐氮浓度等指标也出现了下降,地下水环境有所改善。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地下水埋深出现回升,年末水位较2015年同比回升近0.49米;2017年,北京地下水持续缓慢回升。而在水质稳定达标的刚性约束下,南水北调也正倒逼水源区不断严格治污标准。目前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污染水体,绿色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南水北调不仅是供水工程,更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支撑。”鄂竟平说。

热门评论

上一篇: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日臻成熟 打破成本瓶颈指日可待

下一篇:双重利好发力需求端 海水淡化产业红利渐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