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柴发合:未来10-20年,我国重要防治的污染物依然是PM2.5和臭氧

2019/6/27 13:32:17
18082
来源:泛测环境
关键词:VOCs治理废气处理
导读:根据柴发合研究员在上海由泛测环境承办的“环境物联与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上提到从2013年开始,我国主要是围绕着PM2.5和臭氧的问题开展一些研究,通过这个研究也想在环境改善方面,在预报预警方面,在观测体系方面,来发力支撑整个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在这两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总体控制上来说,主要围绕PM2.5和臭氧空气质量改善,要以VOC和氮氧化物的控制为核心,来整体推进污染防治的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的宏观背景
 
  2013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环境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实行了《大气十条》后,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大气十条》的实施,可以看到前些年的重点是在减排上下功夫,但是基于科学治理这一部分思路还不是很完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也是比较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四个重点,包括重点的污染物PM2.5;控制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重点行业和领域,主要是在工业、重卡、散煤、扬尘治理;重点时段是秋冬季和初春时节。二是优化四个结构的挑战,三是四大专项行动,四是强化四个支撑,这些都是我们这几年主要一些工作。
 
  围绕环境改善采取的相应行动
 
  在环保科技方面国家也立了一些项,比较代表性的是“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这是从2013年开始,主要是围绕着PM2.5和臭氧的问题开展一些研究,通过这个研究也想在环境改善方面,在预报预警方面,在观测体系方面,来发力支撑整个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
 
  科技部从2015年开始,成立“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这个项目投入了25个亿,是围绕着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大气污染形成机制、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污染源全过程治理、质量改善管理决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展开。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总理攻关项目,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攻关”项目。这个项目围绕五个专题:一个专题就是来源与成因,京津冀重污染是怎么形成的;第二个就是对污染源的监控和监管;第三个是对我们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第四方面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个项目,我们派了28个专家组深入到“2+26”个城市,从去年9月份开始又在汾渭平原派了11个研究组对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一共39个城市一起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天在坐的团队,包括泛测环境在内,以及其它公司都加入到了整个城市这一部分工作里面去。
 
  未来,大气污染防治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我们有效的治理,发现我们管控的措施在减排方面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由于对散煤、散乱污的治理,使得整体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这几年空气质量明显有所改善。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仍然是PM2.5的问题,比如像京津冀“2+26”个城市还没有达标的,以及汾渭平原,即便像珠三角已经达标的,也是在达标线的附近,长三角也还没有达标。同时我们国家的标准和国外的标准比较起来也相对比较宽松。所以我个人估计未来10-15年,甚至20年,PM2.5仍然是我们国家重要要防治的污染物,这个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臭氧。现在各个地方都很关注污染的问题,关注不是国家考核加强了,而是国家考核里面有一项指标叫“优良天数比例”。这几年在好多地方,由于PM2.5的控制,使优良天数比例增加了,但是由于臭氧污染的弹升,使得优良天数的比例有的地方不仅没有增加还有减少,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从经验来看,对臭氧污染的控制比PM2.5的控制难度和技术要求还要大的多,所以我刚才如果说PM2.5还有十到十五年,我们臭氧控制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
 
  在美国,在欧洲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数是处在臭氧超标的情况下,但PM2.5在好多地方都已经成为个位数。我们也研究了不同地区臭氧和PM2.5污染之间的关系,也能看得非常清楚。在京津冀这样地区,PM2.5浓度非常高,所以它和在臭氧处在负相关的关系。在珠三角现在已经是正相关的关系,大气的氧化性促进了气态污染物向科技钛污染物的转化,导致二次生成PM2.5大量增加,这些都是出现的新问题。在总体控制上来说,我们主要围绕PM2.5和臭氧空气质量改善,要以VOC和氮氧化物的控制为核心,来整体推进我们污染防治的工作。
 
  原标题:柴发合:未来10-20年,我国重要防治的污染物依然是PM2.5和臭氧

热门评论

上一篇:碧沃丰冯霞:“菌+酶”和“微胶囊封装”技术优势显著

下一篇:宋云:绿色可持续环境修复大有可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