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成卫东:山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的3个特点

2020/5/18 9:37:41
15781
来源:中国固废网 成卫东
关键词: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处理
导读:《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从2019年9月开始酝酿,数易其稿,终呈现,太原市垃圾分类咨询顾问对山西垃圾分类进行分析,主要有三大特点。
  《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2020年4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笔者作为太原市垃圾分类咨询顾问,有幸参加过《规定》的讨论,相关背景略知一二。《规定》从2019年9月开始酝酿,数易其稿,终呈现出来的成果,我认为是把握中国垃圾分类本质,结合了山西省资源性城市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先天属性”和“后天属性”,借鉴了国内、国外先进城市的理念做法,避免其他城市走过的弯路,按照系统优、匹配强、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山西省各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指出方向,画出了规划图、施工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具体来讲有3个特点。
 
  一、 “三全一零”将无害化和资源化进行到底
 
  E20环境平台近新出的《垃圾分类不简单》一书,对垃圾分类的本质、规律和操作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关于垃圾分类的本质之一就是通过垃圾分类让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更持续、更彻底、更充分、更真实。根据住建部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已达到96%,其中50%焚烧,50%填埋,但是从大时空的角度看存在“潜在”的威胁,焚烧产生的渗滤液、废气、废渣、飞灰等有毒有害物质短时间内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很难消除,有一定的有滞后性。特别是原生垃圾填埋,是潜藏的“炸弹”,用楼书记的话讲:“填埋是把地上的污染变成地下污染、把分散的污染变成集中的污染,把甲地的污染变成乙地的污染,把今天的污染变成明天的污染”。
 
  因为没有进行彻底的垃圾分类,混合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就很难控制,存在于各类垃圾中的有价值资源也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比如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不能还田,有害垃圾的荧光灯管,在日本可以将荧光粉提取出来再利用。前端垃圾分类做得越好,通过物理级别的资源回收利用率越高,那么终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量就越少,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小。
 
  这次《规定》的第十八条要求“加快推进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有害垃圾处置、厨余垃圾处理、其他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实现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有害垃圾处理全覆盖、厨余垃圾全处理、其他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覆盖、全处理、全焚烧、零填埋”的任务要求正是建立在对垃圾分类本质的认知基础上的提出的重要方针。全省各市如果按照“三全一零”的要求来部署工作,通过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进行到底,必将对山西省各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能源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二、 因地制宜实现系统优、匹配性强
 
  每个城市因为其“先天属性”和“后天属性”的不同,在垃圾分类的推动模式和实施路径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影响垃圾分类目标先天属性包括:地形条件、气候特征、人口数量、人口结构、饮食习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总产生量、各类垃圾组成占比等,这类指标大多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短期内较为稳定的特征;“后天属性”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垃圾的管理体系发展格局,包括城市当前的存量垃圾处理设施数量、运输半径、处理能力、处理方式,以及固废资源化产业链上下游基础条件等。“先天属性”和“后天属性”都是一座城市的“本底值”,尊重并利用发挥好已有的条件和优势,找到“优解”,建立自己独特的系统优、匹配性强的垃圾分类模式。梳理《规定》的各章节,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重要原则的体现。
 
  (一) “4+2”分类标准,发挥城市垃圾管理的“后天属性”。
 
  《规定》第九条,规定山西省垃圾分类标准为“4+2”,是充分考虑山西省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和产业链布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太原为例,山西省固废中心的有害废弃物处理能力为100吨 /日,能满足太原及周边城市的有害垃圾的处理;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厂为6100吨/日处理能力,完全满足太原及周边地区其他垃圾全部焚烧的需求;此两项设施就能保证太原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全覆盖、全焚烧和零填埋;按照太原厨余垃圾“精分”的思路,全市还需建设500-6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就可以将全市的果蔬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全处理(目前已有5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太原各区县都有自己的渣土场,能够处理掉生活产生的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各区县正在规划建设,可以实现全量处理。
 
  (二) 末端集中协同+分散的处理模式,实现资源、能源的配置。
 
  建立垃圾分类集中+适度分散的处理体系,是保证垃圾分类高效、集约、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系统优的布局方式。《规定》第十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利用设施,逐步建立集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产业园区。这一政策安排为各市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指明了实施路径。将一个城市的终端的处理设施集中,形成静脉循环,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能源共享,提高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规定》第二十四条 鼓励住宅小区、家庭厨房、餐饮场所等在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此条规定考虑了集中模式因运输成本导致边际收益率降低而无法全部覆盖的短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取分散式就地处理模式可以有效低成本,建立就近处理的“小循环”、“微循环”体系,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 精细化管理,推动垃圾分类的高质量发展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习总书记说“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重要的内容之一,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推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体现在部门协同、社会协同、过程精准、财政支付体系创新。
 
  (一)部门协同和社会协同
 
  《规定》中的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提出垃圾分类工作是多部门协同,住建牵头、发改、生态环境、财政、工信、教育、宣传、商务、直属机关事务局、文明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协同参与,并建立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并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医院”的“六进”活动引导全社会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动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以太原市为例,参与垃圾分类的主管部门有近30个,并且建立了垃圾分类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以街办(乡镇)为单元的垃圾分类整建制推进模式更是将党建、政府推动、市场参与、社会组织参加、公众参与五种力量融为一体,协同推进。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
 
  《规定》第十条提出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时间、地点、方式等要求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第十三条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部门应当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不落地管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可以采取定时定点、自行运输或者提前预约的方式进行收集。这两条是为了实现垃圾分类指前端公众的“定时定点”投放必须与中端“定时定点”收运紧密衔接,避免因为衔接不畅导致的百姓不信任,分类效果打折扣的情况出现。
 
  第十四、十五、十六条 对收集人、运输单位和管理责任人之间进行的权利责任约定,以明确的双向监督机制保证生活垃圾分类不发生混装混运、道路污染。第十八条还规定“垃圾焚烧处理单位应当配套建设先进的机械化、智能化垃圾分拣设施,实现末端精准分拣”。将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末端处理。第二十一条要求“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生活垃圾全分类、全收集、全处理。”运用全链条的网格化管理,可以形成“人在格中走、物在格中转、车在格中行、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管理格局。
 
  (三)财政支付体系创新:垃圾分类工作的本质决定了垃圾分类不能政
 
  府大包大揽,需要创新支付体系,让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相关的成本。具体说用好5种钱:政府的资金主要是引导和兜底,市场的资金通过产业化运作获得回报,居住区和单位的物业公司利用现有条件承担一部分成本,社会机构的公益行为分担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垃圾处理费。
 
  《规定》第四条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要求省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奖补制度,督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已有的专项资金中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投入;第二十二条 要求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活垃圾处理单位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第二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以上是财政资金兜底和资金引导,激发企业、市场资本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途径。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对物业公司作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的约定,实际上也要求承担一部分成本;第二十五条 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示范、监督。以上是要求社会资本承担一定的成本。
 
  通过财政支付体系的创新,减少财政支出,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唤醒沉睡的社会资本和资源进入垃圾分类工作,体现垃圾分类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创新产业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合路径,实现资本资源的匹配。
 
  2019年6月20日,楼阳生书记对太原垃圾分类工作指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垃圾分类的运行模式、推进方式、管理机制;要求强化法制约束,明确垃圾产生者、管理者、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要强化全流程体系建设,建立前端+末端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要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分类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化水平。
 
  《规定》充分体现了楼书记的讲话精髓,希望山西省的垃圾分类工作在《规定》的指引下迅速开展,在全国树立典范,为全国的垃圾分类的提供“山西方案。”
 
  原标题:成卫东:山西省生活垃圾分类的3个特点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两会声音丨刘炳江委员谈大气治理攻坚 阶段性目标≠结束

下一篇: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