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
- 2021/9/13 14:39:17
- 20270
- 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 关键词:生态建设环保社别
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我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我厅起草了《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意见征集时间
2020年9月10日—2020年9月15日
二、意见反馈方式
信函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海南省生态环境厅808室
电子邮箱:zhc_sthjt@hainan.gov.cn
电话:0898-66216320
联系人: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徐心玫
附件:《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9月10日
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向绿色发展后发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结合海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取得突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海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色机制和模式,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更加完善,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海南成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优等生、特长生。
到203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面向国际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认证体系和生态品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模式”“海南经验”,为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提供有力支撑,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海南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摸清资源家底,开展生态产品调查监测
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施《海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总体方案》,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规范,查清全省自然资源状况。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
开展生态资源调查监测。精准识别海南供给服务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特色生态产品,依托海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在查清全省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底数,形成全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海南岛及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覆盖陆海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监管体系。依托 “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系统,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信息变化情况。
(二)科学量化评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制度
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产品核算机制。率先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近岸海域、典型城市等重点区域、重点资源类型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以试点核算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属性,研究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体系。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展常态化核算,深入调查甄别高价值区域优势生态产品,深度挖潜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能力。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项目、进考核。强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在编制规划、开展项目建设时,探索评估生态产品价值影响,确保生态产品保值增值。推动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
(三)挖掘生态价值,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聚焦热带雨林。扎实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组建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实施森林资源集中储备和规模化开发利用。培育和引进高山种植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生态游赏、雨林探险、低碳休闲、森林康养、科普宣教等多元化雨林旅游,打造“森呼吸”特色品牌。依托中部区域奇峰、田园、雨林、温泉等丰富资源,发展高端度假民宿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山水联动”“海陆互通”模式,实现海洋资源与热带雨林资源的整合发展,念好海南“山海经”。做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宝库文章,挖掘生物基因资源,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林药开发、园艺育种以及保健品、化妆品等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提升碧海旅游产品质量,培育引进高品质国际滨海度假旅游项目,推进近海低碳生态休闲游,引导滨海观光向滨海度假、滨海康养发展,探索发展远海观光游。加快培育深海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深海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探测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推进渔业现代化绿色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生态型、高产值深远海装备养殖。在文昌、东方、临高重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生态环境友好、综合效益显著的水产养殖产业园区。以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乐东龙栖湾智慧海洋牧场、临高头洋湾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探索建设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重点发展垂钓、潜水观光、海上运动等休闲旅游活动。
做优生态农业。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和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一主两辅”基地,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南繁产业发展,构建以南繁科研为基础、以种业创新为核心、以热带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做优做强橡胶、槟榔、椰子、沉香、热带水果等优势品种,高效发展茶叶、南药、咖啡、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打响海南农产品品牌。引进全球热带珍稀水果品种,推动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建设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库。开展海南黑猪、文昌鸡、嘉积鸭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收集保护、提纯复壮、选育开发利用。加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从空间布局、产业模式、种养方式、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
助推现代科技。依托清洁空气、洁净水源、适宜气候等本底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医药,建设以“研发+临床+制造+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布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三同步”。做优做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电子竞技、电子信息等数字新产业。以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试点,大力发展现代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开放化、国际化、商业化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推进火箭研发和商业卫星研制、卫星导航等产业发展,建设航天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航天+”产业示范区。加强产城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升级生态文体。实施文化赋能,深挖山海、雨林及黎苗文化特色,开发一批生态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对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废弃矿山等修复改造,打造落笔洞遗址、崖州古城、东坡书院、儋州莲花山等一批亮点项目。创新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逐步形成集生态康养、专业集训、大众健身、培训教育、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与体育器材研发制造为一体的融合型体育发展模式。依托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海口•帆船帆板、海南万宁•冲浪、海南海口•沙滩排球、海南五指山•综合、海南陵水•羽毛球、海南白沙•综合、海南文昌•沙滩排球、海南三亚•沙滩排球,拓展体育产业链发展。积极谋划国家级琼中女足基地和五指山自行车基地。
助力“清洁能源岛”。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研究发展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探索将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能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全生物降解、低碳能源装备、绿色建筑等生态环保产业。
(四)提升品牌溢价,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生态产品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生态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生态产品国际检验检测机构落地和认证互认。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交易流通全过程监督体系。
塑造海南生态产品公用品牌。培育打造一批海南特色绿色低碳生态产品品牌。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绿色低碳”等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产品公用品牌。鼓励各市县、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开展生态产品公共品牌与追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区块链、VR、AR等新技术,实现生态产品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查。
加强生态产品宣传推介。依托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博鳌论坛系统开展生态产品推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打造生态产品国际交流平台。继续办好“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推动特色热带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海南生态产品宣传营销力度,提高社会关注度。
(五)培育交易市场,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国际国内双循环精准供需对接
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依托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生态资产确权、核算、交易、转移登记体系。整合省内现有交易平台,利用国内外电商交易平台,系统打造集生态产品品牌推介和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积极开展碳汇交易。统筹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碳交易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热带雨林碳汇和海洋碳汇为核心碳汇产品,研究建立海南碳汇项目开发、减排量核证、市场交易等标准规范,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碳汇交易模式。探索在国际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下的碳汇交易试点,争取与国际碳汇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我省优势碳汇资源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通过碳普惠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以自愿购买碳汇的实现碳中和,弘扬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
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完善排污权初始分配等配套政策规定及技术规则,形成反映资源环境稀缺性与经济价值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建设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在重点区域或流域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开展排污权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企业的收费权质押融资创新业务。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开展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探索设立“两山集团”等融资平台,建立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产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市县,探索建立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挂钩的生态信用积分制度。
(六)引导多方参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海南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生态产品价值为导向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省级统筹生态领域转移支付资金,根据保护修复成本、成效、生态产品价值增量等因素,支持市县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推进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在松涛水库探索建立以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横向补偿机制。积极开展优质水资源水权交易试点。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通过资金补助、产业扶持等方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使用者付费制度,完善污水、垃圾、危废医废处置收费机制。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磋商、赔偿机制。统筹市场供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成本和修复效益等因素,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损害成本内部化。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
三、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级层面统筹、各部门各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价值实现工作统筹推进力度。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专班,建立会商调度、信息报送、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等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明确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各市县结合实际,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探索。
(二)推进试点示范
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批次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示范,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及城镇开发有效融合,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各试点应当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具体实施方案,并谋划标志性项目工程,做好试点工作成效评估、经验总结与宣传推广。各相关部门做好试点资金、政策支持。对于试点成效显著的市县,在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给予加分。
(三)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科技投入。鼓励开展生态监管、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研究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依托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建立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跨领域跨学科的高端智库。增强科技赋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数字化场景。组织国际研讨会,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际合作高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