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大力促进河湖生态系统修复

——“守护一方净水,推动河湖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11/24 9:58:37
13238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秋弈
关键词:河湖长制流域治理
导读:河湖生态修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理论、法律法规、实践由点及面逐渐铺开。需要将水景观、水文化与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高度融合,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全国各地河湖长制有序推进,河道、湖泊管护责任主体实现明确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11月8日下午,2021视环会·秋季展(第4届)水处理专场分论坛,以“守护一方净水,推动河湖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线上研讨会”为主题,针对《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解读、《河湖长制助力河湖治理和保护》、《河长制河长治——创新监督考核奖励体系》等议题,邀请到多位行业专家共聚线上进行交流进行深入探讨。

 (↑ 点击回顾精彩)

 
  赵进勇:河湖生态修复要循序渐进
 
  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所所长助理、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秘书长赵进勇在研讨会上以《<水利部行业标准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SL/T800-2020)>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解读》为题做了演讲。
 
  会议上,赵进勇回顾了河湖生态修复国内外实践历程,指出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的水体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河湖生态修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理论、法律法规、实践由点及面逐渐铺开。他指出,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非平衡和非线性的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因此要通过把握好水文情势时空异变性、河湖地貌形态空间异质性、河湖三维连通性、水体物理化学特性以及食物网和生物多样性这五大要素特征开展河湖治理工作。
 
  在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河湖生态修复的技术标准和理论基础后,他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借鉴国外河湖生态修复先进理论和技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水情;
 
  2、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水利史,大部分河流都经过人工改造,有些河流如黄河、海河已经演变成高度人工控制的河流;
 
  3、近40年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严重污染,对于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4、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目前还处在水利水电建设期,在新建工程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生态;
 
  5、需要将水景观、水文化与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高度融合,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河湖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设计原则、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质保护与改善、河湖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文化传承与水景观构建、材料和施工、监测和管理等。
 
  在河湖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方面,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红线范围等,反映河湖水系历史演变情况,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监测。设计原则上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发挥拟自然治理技术作用。
 
  李贵宝:河湖治理的关键在于河湖长效机制的建立
 
  当前,全国各地河湖长制有序推进,河道、湖泊管护责任主体实现明确落实,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李贵宝在会议上以《河湖长制助力河湖治理和保护》为题深入剖析了河长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河长制发源于2003年浙江长兴,之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他对河长制的高度肯定。
 
  2021年4月29日召开的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明确了当年开展的21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制定印发河长湖长履职规范、研究制定对省级政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的绩效考核办法、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长江非法采砂整治、长江重点流域禁捕退捕、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及黑臭水的治理。
 
  李贵宝分享了金海湖镇首创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肯定了平谷镇大兴庄村贯彻落实这一机制的做法;浙江省推行河长制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其主要举措有跨界互换河长、河长集体巡河、河长离岗交接、企业认养制、洋河长效应、河长评优、井(盖)长机制和生态洗衣房;宁夏彭阳县则将河长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公益岗位+民间河长”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荡清河湖之污,又扫清脱贫之困”的治河新路。
 
  李贵宝表示,河湖治理的关键在于河湖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走上良性循环的管理之路,同时要发挥流域机构、县级河长的作用。
 
  在谈到水污染的防治问题时,他提出要改变传统末端治理为主的思路,转变为重构经济发展模式,多尺度构筑反馈系统,从而最大化减少污染排放对流域下游的干扰和冲击。
 
  肖新民: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应以污染物削减量为标准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如期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河长湖长履职规范》各项规范政策也不断完善推进,开启了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的新阶段。
 
  河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现阶段河长制的重点工作有哪些?如何考核河长?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推广与产业处原处长,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人肖新民对此作出了解答,他指出,河长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节水减污减排 、监测、水体水质提升、河湖岸线保护。河长考核的重点对象应为省市县三级河长,通过第三方机构建立水质流量实时监测体系,考核最重要的要素是当前的水质水量,考核应力求做到测量准确性、实时响应性、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校正性、可扩展性的统一。
 
  他提出,应当建立以污染物削减量为标准的考核奖励制度。 通过对各级河长所负责的河流上下游交接断面设置河流流量和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将上游河长生态流量下泄值与本级河长管理的河流流量下泄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本级河长关于生态流量控制考核指标; 将上下游考核断面的水质监测实时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可以得到本级河长管理的实际效果,当本段河流流域的污染物相对上游河段减少了,证明本级河长管理有效。当本段河流流域的污染物相对上游河段增加了,证明本级河长管理有失误,应当改进工作。
 
  实行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让产生污染并治理不力的上游对下游给予经济补偿,有利于调动上下游管理部门污水治理积极性。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遥测、无人机等建立各级河流岸线地图数据库,高清晰度摄像机、多光谱成像仪对河流水流情况、岸线情况进行观测,指出变化情况,通知主管河长进行处理,将结果上报。根据四乱事件出现的数量、严重程度以及处理的时效性给出河长对流域四乱现象管理水平量化评价指标。
 
  周新民:广州深入河长制长效机制探索,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截至本月,广州已经推行河长制五周年。五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深入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广州市建成碧道超500公里,14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13个断面达标,城市内涝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周新民在题为《深入推进河长制长效机制的探索》的演讲中指出,河长制的优势在于将水环境保护模式从原来的“多头管理”变为由河长统领、统管。打破了当前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局限,让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兜底,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级、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可充分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广州市河长制采取了哪些举措?
 
  广州市河长制实施以来,以河长制为抓手,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推动社会全民治水工作,推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受到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广州河长制在核心理念、重要举措、实际效果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表现在四个显著特点(责任制是核心、源头管理是根本、强监管体系、全过程数据驱动)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
 
  广东河长履职规范化、常态化,河长考核配套问责、正向激励政策,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以水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行差异化河湖巡查。此外广东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通报预警、水质预警和问题预警。
 
  在治理水体的同时,广东省也在巩固治水成效,防止发黑返臭,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河长制数据价值,建立河涌问题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工作机制,固化工作流程,形成以区级河长为主导核心,通过高位推动、精准发力,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广东省为提高河长湖长的基层履职能力,采取了“培训下沉”的做法,开展了针对性的河长培训。
 
  水润万物、利万民,需使民知之治之乐之。广东省以微课程、直播授课、定制课程的方式力求全民知水,通过书籍、治水投诉、有奖举报、公众调研发动全民治水,通过主题活动、与民间团体互动、文创产品达到全民乐水。
 
  “未来,广州市将继续围绕河湖健康评价、水系管线控制、高品质打造’共筑清水梦’IP”,把水系规划控制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从城市规划到建设全过程的水系规划管控,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地管理,最终实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周新民表示。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口一策”大清洁很关键!

下一篇:解读 | 持续实施长江大保护,深入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