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2021/12/15 13:19:29
14629
来源: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关键词:环境监督生态环境监督
导读:淮北市以制度供给为抓手,健全环境监督长制、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清单制管理模式和“闭环式”工作机制等四大机制,有效破解监管力量弱、部门协调难、工作合力差等难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淮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以制度供给为抓手,健全环境监督长制、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清单制管理模式和“闭环式”工作机制等四大机制,有效破解监管力量弱、部门协调难、工作合力差等难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PM2.5平均浓度为3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1%,降幅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为79.5%,同比上升上升8.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二;1—9月份水质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推行环境监督长制。全面推进“环境监督长制”建设,设立“三长一员”,全市设立环境监督长750人、环境监督员758人,解决“有人干事”;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各级环境监督长、环境监督员排查、上报、整改、销号、考核等相应职责任务,解决“有责理事”;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并落实“淮北市环境监督员考核奖惩办法”、“淮北市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交办处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解决“有章管事”;加大资金保障,推进环境监督长制涉及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有钱办事”;加强业务培训,采取“1+N”结队指导方式,即1名县(区)、镇(街)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结队帮扶不少于10名村(居)环境监督员,解决“有能力成事”,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环境监督长制”实施以来,共排查发现环境问题1504件,已整改1205件,整改率80.1%,环境监督长制有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重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增加了6个内设机构、10个行政编制,增编幅度位居全市前列;在省内率先完成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职能设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县(区)分局执法大队升格为正科级,接受支队和属地分局双重领导,具体工作以属地分局领导为主,实践证明,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能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对全市4个县(区)分局局长和4个执法大队大队长全部实现交流轮岗,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淮北经验”,滁州等市到淮考察学习。
 
  构建清单制管理模式。建立攻坚任务清单、检查清单、考核清单,并在清单完善、清单推进、清单落实各环节持续用力,健全“3+N”清单制管理体系(“3”就是任务、检查和考核三类清单,“N”就是根据特定对象),围绕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或清单制定执行,做好攻坚任务落地落实,具体包括:实行日会商、日调度,整合微观站数据、国控和市控数据等,实现监测数据一张图展示,对空气质量实时研判,特殊时段加密会商,提前发布管控指令,即按照“时间精准、区域精准、措施精准”和“全时段管控+早晚间重点时段加密巡查”的管控模式,明确高值时间、区域、主要污染源及管控措施;实行月考核,在实行市、县(区)联动的基础上,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为各地区管控提供依据;实行提醒约谈,抓住“关键少数”,对大气质量PM2.5浓度月度不达标问题的镇(街)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
 
  打造“闭环式”工作机制。为持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细化整改流程,打造问题管理、定期调度、销号验收、通报预警、督查督办等“闭环式”工作机制,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同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督导、实地核查、跟踪督办,“点对点”精准发力,“实打实”项目推动;健全“日督查、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每周对4个县(区)和近30个市牵头单位整改问题进行“对账”。
 
  原标题: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热门评论

上一篇: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防治扬尘污染

下一篇:淮北市城市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初见成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