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天津市深入推动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及点位运维保障工作

2022/11/11 8:58:57
14977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
导读:2019年起,天津市通过“建网络、组队伍、促改造、抓创新、重溯源”打出一系列地下水监测保障与污染防治的组合拳;同时加强与规划与自然资源、水务部门对接,强化部门协作,建立联动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做好地下水监测井的基础运维保障工作,切实服务地下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
  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贯彻落实,2019年起,监督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职能转隶到生态环境部门,面对新领域、新任务,缺乏硬件基础、缺乏技术储备、缺乏工作经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迎难而上、系统谋划,“建网络、组队伍、促改造、抓创新、重溯源”打出一系列地下水监测保障与污染防治的组合拳;同时加强与规划与自然资源、水务部门对接,强化部门协作,建立联动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做好地下水监测井的基础运维保障工作,切实服务地下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
 
  完善网络,打造专业团队,地下水监测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建网络、定清单。以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优化调整为契机,在市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新建污染源监测井12口,实现了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专用井“零”的突破,满足天津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需求。对天津市现有地下水监测井进行梳理、筛选,建立地下水井清单,实现地下水监测网络管理清单化。二是组队伍、定体系。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动作为,打破部门间技术壁垒,率先组建采样团队,对标国家监测规范,持续提升地下水采样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成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支地下水技术支撑队伍。提出一套完整的监测井筛选技术体系,为今后天津市地下水监测网络的再优化、再调整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22年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圆满完成了海河流域涉及京津冀三省40个地市166个国考点位的采样任务。
 
  部门联动,规范化改造监测井,运维保障工作被动变主动。
 
  一是建机制、厘责任。由于历史原因,地下水监测井权属复杂,天津市地下水监测网络建成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提前谋划,主动对接,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水务局以及点位属地的区生态环境局建立了地下水监测井运维保障联动机制,按照地下水监测井的权属,逐一落实责任、细化分工,水井权属部门开展常态化巡查,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不定期督查,全面加强国家地下水监测井运维保障工作。二是强管理、促改造。加强国控地下水井管理,2022年上半年,受地下水限采政策波及,个别监测点位面临封填的风险,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地下水监测井运维保障联动机制,积极沟通、协调、有效阻止了地下水井的封填;举一反三,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对全市37处地下水井进行了全覆盖式的摸排、梳理,对照发现问题清单,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地下水监测井进行了规范化改造,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中的监测井建设要求,建设了规范化的井台、井口并加装了保护装置;此外,统一设计并制作了警示标牌,安装在地下水井周围,将以往的被动维护变为主动保护,监测井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得到了有力保障。
 
  积极探索实践,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科学防控地下水污染。
 
  一是抓创新、促监测。市区联动、梳理筛选,在化工、金属表面处理等重点行业专项开展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建设2套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探索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新模式。目前系统已完成建设、安装,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初步实现了水温、水位、p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浊度、溶解氧、氯化物、石油类、锌、六价铬等指标每4小时一次的自动监测功能,为科学防控地下水污染、提前预警污染扩散趋势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抓调查、重溯源。组织开展天津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摸底和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天津市地下水特定元素背景状况调查及污染源解析、浅层地下水易污性调查评估、一区两场地下水调查等项目,摸清底数、查测溯源,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天津市将持续推进地下水监测井的基础运维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供稿: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监测处、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原标题:地方撷英 | 打造专业团队 统筹监测保障 科学防控地下水——天津市深入推动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及点位运维保障工作

热门评论

上一篇:西安市“无废城市”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下一篇:云南省启动首次城镇“两污”治理设施专项督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