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23/2/3 15:40:07
- 15256
- 来源:丽江市人民政府
- 关键词:气象观测气象服务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云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22〕40号)精神,扎实推进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有效保障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多方协同,加快推进丽江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高水平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气象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与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丽江气象现代化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到2035年,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健全,监测系统更加精密,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丽江气象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强气象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将气象科学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纳入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借智借力联合开展影响丽江的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等基础研究,强化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人工影响天气预报与评估等气象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创新丽江”建设大格局,着力加强丽江金沙江流域水电气象服务中心、丽江特色烤烟气象服务中心、华坪芒果气象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宁蒗马铃薯种薯、永胜食用菌、玉龙道地中药材、古城高山花卉等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横断山区高原低涡响应敏感区暴雨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开展玉龙雪山南温带海洋性冰川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市气象局、市科技局、玉龙雪山管委会、市烟草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气象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机制,逐步建立“揭榜挂帅”制度,统筹和优化科技资源,推动形成气象科技项目、人才、资源的一体化配置,稳步推进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引导气象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探索创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尽责担当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着力强化成果高质量供给与转化应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六)完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实施丽江气象监测加密建设工程,在气象探测盲区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应用气象观测站网,科学布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实现六要素区域自动站乡(镇、街道)的全覆盖,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达到5公里,天气雷达探测有效覆盖率达到90%,形成陆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气象观测站网和综合应用体系。完善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建设气象计量检定实验室,提升气象计量业务信息化能力和装备保障能力;加快国产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的迭代更新,提升应对重要天气过程和重大活动应急观测保障能力。加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气象观测高质高效。有序引导志愿气象观测站发展培育,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健全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加强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应用,持续提高雷达和卫星资料运用能力,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市气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构建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机制,健全联合发布基于影响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智能网格+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应用,推进农业、水文、交通、生态环境、生活健康等适应人民需求的影响预报业务建设。健全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构建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促进气象信息在各领域高效应用。〔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建设安全气象信息系统。加强“丽江数字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固移融合、高速泛在的气象通信网络,实现气象专业局域网主干带宽达万兆,接入桌面达千兆。健全整体防控的信息安全体系,开展网络安全架构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备份能力建设和智能化监控运维;规范气象数据安全管理,开展气象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汇交、应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气象数据有序流动与合法依规使用;全面提升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气象信息化支撑能力。〔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加快构建与丽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就位准入和双批准制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作业装备列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和作业点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稳步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能力。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推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报制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完善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加大飞机增雨作业保障力度,推进滇西飞机增雨作业指挥分中心建设。加强以烤烟等种植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能力建设,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在金沙江、玉龙雪山、老君山、九子海、泸沽湖、程海、拉市海等高原湖泊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展飞机、火箭和烟炉相结合的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林草局、玉龙雪山管委会、老君山管理局、泸沽湖管理局、拉市海管理局、市烟草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快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全面实施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和业务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永胜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和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按国家基本站标准建设古城区气象观测站并申请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将古城区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列入重点项目规划;加强台站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和制氢用氢、雷达探测重点业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拓展优化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适时补充完善探测设备,延展探测内涵,加强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建设百年气象台站和气象科普基地,充分发挥气象台站科普作用。开展台站规范化建设和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台站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台站标准化业务平台和业务运行环境支撑能力建设,升级改造市、县台站业务平台,推进高质量台站示范化建设。〔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
(十二)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精准靶向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方位提高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加快推进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应急广播等技术手段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立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业务流程,部署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客观分析全市各地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水平,科学研判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广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和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压实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建设,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依法依规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监管,实现监管对象的全覆盖。〔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民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重点健全暴雨橙色红色预警的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停工停业停课机制。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致灾风险联合研判、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极端天气防灾避险等制度。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市气象局、市应急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高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十五)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行动。紧扣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做强金沙江绿色农业,稳步发展自动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在重点农业气象保障区建设土壤水分观测站,全面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质量和效益。围绕“一县一业”,开展精细化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立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开展农业种植气候适宜区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推进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可能造成影响的高关联度气象要素因子研究,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农业抵抗气象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打造系列“气候好产品”,助力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防雷减灾示范点建设。〔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实施交通气象保障行动。重点面向丽江“一横一纵三射”铁路网、“两横一纵三射”高速公路网,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着力加强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应用,开展基于公路路段、高时空分辨率的主要路网交通气象预报业务和铁路沿线、金沙江水运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推动建立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预警联动处置机制。强化丽江境内铁路、公路和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开展交通危险天气咨询服务。〔市气象局、市交通运输局、丽江公路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实施旅游气象增效行动。聚焦丽江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旅游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并纳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A级景区等级评定前置性约束指标。加快旅游气象服务数字化建设,将气象信息全面融入“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开展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区划和评估,加强雷电灾害、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易发景区的气象防护工作,充分利用气象频道、电视天气预报等资源做好旅游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景观等影视节目。加强旅游大健康产业气象保障服务,开展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宜居城市、避寒宜居地等国家气候标志创建,推动丽江独特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产业优势。探索打造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市气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实施城市气象保障行动。推进气象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各领域,建设布局科学、智慧协同的城市气象观测站网。推动构建城市智慧气象服务支撑系统,将气象信息全面融入“智慧丽江”城市大脑系统中。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初步建成面向城市高影响行业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体系。开展城市细致气候特征综合分析,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决策服务,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健全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开展重大活动分级分类气象保障服务。〔市气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实施能源保供气象服务行动。助力“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提升水电气象服务能力,为丽江打造“绿色能源牌”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为发电企业提供建设期、截流期、运营期全流程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开展风能、太阳能的气候资源评估、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价。探索开展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建筑节能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市气象局、市能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提升乡村振兴建设的气象服务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防范因灾返致贫风险;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深度融合的气象服务供给,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市气象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开展能源安全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气象服务。健全相关制度政策,促进和规范气象产业有序发展。〔市气象局、市能源局、云南电网丽江供电局、市保险协会、市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实施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行动。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增强农村、山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围绕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市气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实施南亚东南亚重要节点气象服务行动。加强风云气象卫星的应用,为丽江打造成为云南空中经济走廊的次枢纽和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市气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二十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估产品与方法的应用,推动气候变化对粮食、水、生态、交通、能源等安全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主动配合和融入云南碳达峰碳中和气象服务保障工程,按相关规划建设温室气体气象观测站,探索开展全球气候变暖对金沙江沿线、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程海、拉市海、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气候承载脆弱区影响的监测,探索构建支撑丽江实现“双碳”目标的气候评估和预测业务。〔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开展全市可利用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的勘查评估,探索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精细化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报预警服务业务,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加大重大工程建设、经济园区规划等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力度,开展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评估。〔市气象局、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玉龙雪山、老君山生态保护,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河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以及程海、泸沽湖、拉市海等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气象服务。着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努力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价业务。〔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七)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完善人才配套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创新人才发展土壤,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市气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强化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市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励对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与气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本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气象管理、综合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等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气象跨学科人才培养,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加强高学历大气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录用,逐步实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97%、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20%。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能力建设,支持气象系统干部人才教育工作,推动气象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市气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项目、用地等支持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研究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督导,扎实推进。气象部门要加强对本方案落实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试点建设,为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三十)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全市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
(三十一)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丽江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气象法规、规章及其配套制度体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规范气象预报统一发布和各类市场主体传播气象预报的行为,有效保护气象数据安全,加强气象探测资料的汇交工作,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升放气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监管和行业监管。推进地方有关气象标准制修订,强化标准应用实施。
(三十二)推进开放合作。深化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与云南省气象局合作,打造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签署市厅合作协议,合力推动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
(三十三)加强投入保障。完善与气象部门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气象事业发展可持续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按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落实气象事业建设资金。按规定落实气象工作者有关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
附件:丽江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分工
2022年12月29日
原标题: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关资料下载:
丽江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分工.docx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