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水环境越来越好
- 2023/11/24 11:51:49
- 17536
-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饮用水
浩渺的赣江白鹭成行,金波荡漾渔舟千叶入画舫,唱一曲稻花香,弹一段绝唱,那一江晚照恰如华灯初上……一首《秀美吉安》歌曲,道出了江西吉安市数不尽的水美风光。
水美不美,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吉安市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国考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2023年1-10月,吉安全市37个国省考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赣江干流13个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双双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越来越好。
近年来,吉安市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是吉安最大品牌。吉安市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把持续提升水质纳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体系,健全机制、压实责任,推动碎片治水、政府治水向全域治水、全民治水转变,持续改善水环境。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全域治水。
全国首部全域水质保护的地方法规《吉安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推行……吉安市将治水以制度或法规形式予以确定,形成完整的水法治体系,依法治水步履坚定。
为压实各方治水责任,吉安市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及改善幅度”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2项指标纳入市政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倒逼地方和部门落实治水责任,形成“上下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水环境保护格局。
针对碎片治水问题,吉安市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出台“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矿库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治理“1+4”工作方案,构建起市委、市政府主导,责任部门主抓,各县(市、区)地方主责,市环委会水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相关专业委员会督促推进的水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水污染治理。
压实河长责任,推动全民治水。
“刘河长又来巡河啦!”近日,遂川县双桥乡马埠村,刘承云跟往常一样撑着竹排,对全长4200米的蜀水河马埠段进行巡河保洁。
像刘承云这样的“河湖长”,吉安市共有3453名。他们当中,既有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的市级河湖长,也有分管各自辖区内河流湖泊的县、乡、村级河湖长,共同在一整套“流域+区域”的网格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下,守护着吉安数千条大小河流的安全与健康。
今年1-8月,吉安市12位市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督导18次,带动全市河湖长开展河湖管护工作,累计开展巡河巡湖9.8万余人次,发现解决问题1600余个。
坚持软硬兼施,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
治水效果好不好,关键取决于治水能力。吉安市坚持从监测、治理、保护入手,软硬兼施、夯实基础,提高问题发现能力、污染治理能力、水源保护能力。
完善监测设施,提高问题发现能力。
“监测发现,你站断面水质异常,请尽快查明原因。”11月10日,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干部邹夏峰在浏览“江西地表水APP”时,发现了峡江鱼坑断面水质问题。
“我们按日对全市断面水质数据进行整理,第一时间将异常情况告知当地政府和部门,督促开展现场调查,排除水环境风险隐患。”邹夏峰介绍。
吉安市用好管好国控、省控水质监测站点的同时,大力推动监测网络向县乡延伸,完成16个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20个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构建全域化、立体化、实时化水质监测网络。
建设治污工程,提高污水治理能力。
今年年初,万安县工业园区尾水提升项目、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5万吨,每年可削减COD700吨。
截至目前,吉安市共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2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35万吨,形成了企业预处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模式。今年1-8月,全市日处理工业污水24.59万吨,处理水量同比上升7%;COD削减率86.8%,氨氮削减率95.2%,分别同比提高0.1%、1.4%。
此外,吉安市还建成了1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今年1-8月,全市累计处理生活污水8056万吨,处理水量同比上升1.55%;平均进水COD浓度131毫克/升,氨氮浓度17.6毫克/升,分别同比提高1.94%、14.14%。
“划立治”并举,提高水源保护能力。
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治理违法违规行为、设立警示标志牌……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历时已久的吉安市中心城区应急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问题终于解决了。
聚力划、立、治,吉安市“三步曲”统筹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构建建设规范、闭环管理、数字智治、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体系。
截至目前,吉安市已有5个市级、25个县级、15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获批;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1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范建设3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障群众喝上干净水、健康水、放心水。
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
水质优是硬道理。吉安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聚力整治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走进青山绿水间的新干县长平生态林牧场,这是一家年均生猪存出栏量1万头以上、年产污水量约4万吨的生态养殖场。
青山翠绿、溪水潺潺,优美的环境,让人不免产生疑惑,这里的粪污都到哪儿去了?长平生态林牧场负责人燕相国介绍,经发酵、生化处理后,污水用于林牧区灌溉,粪污沼气发电,每年节省成本30万元。
类似长平生态林牧场一样的生态养殖企业,在吉安市不止一家。目前,吉安市建成运营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48个,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7.6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61%。
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稻蛛”共养,以蛛治虫,新型“蛛联庇禾”生物防治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减少化肥使用量80%以上、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量100%。”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肖永红介绍。
吉安市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目前,全市绿色防控面积达533.33万亩,覆盖率50.94%;病虫统防统治面积达2112.53万亩,覆盖率46.8%。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管网入农户,污水进管网。走进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村,昔日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的乱象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干净整洁、溪水潺潺的优美风景。
张家渡村的精彩嬗变,正是吉安市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吉安市以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方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在209个自然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62座、压缩站81座,投入转运车513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另一方面,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含纳管)107个、占乡镇总数51%,还有99个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面治理农村水环境。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记忆中的河湖又回到群众身边。吉安市以“水”为笔,绘出一幅幅“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画卷。(信息来源: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
原标题:吉安水环境越来越好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