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入选技术案例|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

2024/3/14 13:27:05
20847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关键词:土壤检测生态环境监测
导读: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采用“随钻随测”一体化装备,可缩短污染物检测周期,实现污染场地快速精准采样与检测。
  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环办科财函〔2024〕27号)(以下简称“《目录》”)。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目录》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将陆续在微信平台发布,以供参考使用。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确认。
 
  技术名称
 
  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工艺路线
 
  利用直推式钻机将检测探头贯入地下,探头温度控制在100℃~120℃,VOCs蒸发后渗入半透膜,利用99.9%高纯N2作为载气系统收集VOCs;通过添加SVOCs溶剂,采用顶空吹扫技术,收集SVOCs污染物;将VOCs和SVOCs传输至地面FID、ECD检测端获取半定量数据及土层电导率,或传输至GC-MS获取定性定量检测数据。针对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定深取水钻具和X射线荧光重金属检测组件,实现重金属快速定性定量检测。调查数据及三维可视化平台可为后续修复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技术指标
 
  移动式一体化集成装备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标准要求。VOCs实现分钟级半定性半定量检测和≤2.0h定性定量检测,SVOCs实现≤1.0h定性定量检测,地下水铜、汞、镉、铬、砷、硒等污染物响应时间4分钟。
 
  技术特点
 
  采用“随钻随测”一体化装备,缩短污染物检测周期,实现污染场地快速精准采样与检测。
 
  适用范围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原位快速调查。
 
  案例名称
 
  毓恒码头地块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业主单位
 
  南京市燕子矶片区整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概况
 
  工程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和燕路560号。
 
  工程规模:土壤修复总量约80972 m3,地下水修复总量约25915 m3。
 
  验收时间:2021年9月。
 
  验收情况:通过验收。
 
  工艺流程
 
  基于毓恒码头地块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地块待测区域布设土壤与地下水原位探测调查点位及时识别污染区域;布设现场检测点位,采样后快速检测跟踪摸排修复效果。现场原位调查工作结束后,将快速调查数据基于车载专业检测软件进行相关参数二维呈现。进一步地,结合原位数据与样品采样后检测数据,通过车载软件快速处理,基于专业软件实现污染状况三维可视化,支撑调查与修复过程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高效、直观、便捷与精准刻画。
 
  污染防治效果和达标情况
 
  项目依托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采用“污染场地精准调查与决策处置工作站”技术装备,通过地块土壤与地下水原位探测调查与现场采样后快速检测相结合,指导地块补充加密调查以及场地修复后区域的污染快速筛查摸排,辅助支撑地块修复效果评估调查及其验收工作。
 
  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系统有效防范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在场地调查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1)多功能清洗系统,钻杆、钻头等钻具采样设备现场清洗与废水收集,避免点位之间、地块内外污染干扰;(2)标准化采样分样作业系统,柔性化集成配备分样、制样分区作业单元,保证采样与制样质量,避免样品交叉污染以及对场地的二次污染;(3)大容量样品冷藏冷冻系统,实现现场样品低温标准化保存,防止污染物挥发或反应变质。
 
  投资费用
 
  主要包括技术设备设计研发费、研制加工费等,总费用约400万元。
 
  运行费用
 
  主要包括设备维护费、耗材费、人工费等,总费用约10万元。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情况
 
  项目调查装备采用双电源供电系统,根据现场供电条件实现自动切换,降低发电机使用频率,减少碳排放;通过现场原位实时随钻探测,节约样品采集、寄送实验室分析、设备转场等流程的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原标题:​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入选技术案例(22)移动式污染场地快速调查技术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供需对接指南之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装备典型案例

下一篇: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入选技术案例| 煤矿酸性矿井水阻隔-风险管控协同技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