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4/6/5 8:47:20
9331
来源:天津生态环境
关键词:垃圾焚烧危废处置
导读:6月3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2024年6月3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二级总监、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祁磊,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马丽,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赵文喜,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高翔,大气环境处副处长温道宏,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一级主任科员李帆通报了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记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专题发布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生态环境局二级总监、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祁磊发布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祁磊: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一、2023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过去一年,我们顶住了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疫后生产生活恢复排放增加等多重压力,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SO2、NO2、CO年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标准。PM2.5年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与疫情三年平均值基本持平,与2019年相比改善19.6%。扣除沙尘导致超标天后,优良天数244天,优良天数比率66.8%。重污染天数8天。
 
  水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我市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为60%,较2022年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无劣V类水体。与“十四五”初相比,优良水体比例升高15.6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70.9%。
 
  此外,土壤、噪声、地下水、生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总体可控,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二、重点工作举措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筹备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制定实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坚持区域协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更深更实。一是协同机制更加完善。发挥轮值作用,推动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建立“1+8”运行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全领域贯通、全地域衔接。二是协同领域更加广泛。首创“京津冀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科技赋能12条重点产业链绿色发展。开展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推进危废处置设施一地建设、三地共享。三是协同举措更加有效。制定实施2批44条协同措施,成立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雄安新区工作站,逐步统一三地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见行见效。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13家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改造。实施重型汽车国六b排放标准,淘汰老旧车4万余辆。特别是百日攻坚期间,建立“画好一张图、盯住一组数、找准一批源、打好一套拳、问清一批责”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统筹结构减排、治理减排、管理减排,全市钢铁、平板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等44家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排放降低18%。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全市133条河流、23座重点湖库入河排口排查溯源。推进张贵庄等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21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创建,子牙河(红桥区)段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新天津生态城岸段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更新发布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修复名录。2家重点企业入选国家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绿色化改造试点建设,45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建成743个“无废细胞”。
 
  坚持绿色低碳,支撑推动绿色低碳有力有效。一是加强政策创新,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第一批4家产业园区试点“打捆”审批,创新总量指标“先用后补”,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高水平项目落地。二是加强示范引领,40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7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选树标杆、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三是强化市场导向,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绿电碳排放核减为企业带来收益700余万元;谋划推动EOD项目,组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融资授信近百亿元,“无废城市建设”作为全国唯一代表获得全球环境基金500万美元支持。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越筑越牢。一是严格监管,优化生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认可,并向全国推介我市经验。二是生态创建,促进“两山”转化。宁河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宝坻潮白新河流域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完善机制,守牢安全底线。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指导督促92个问题完成整改。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一是法治保障更加坚实。制修订海水养殖尾水、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等条例列入地方性立法规划项目;二是督察执法“长牙”“带电”。全面启动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10个区开展为期15天的全方位进驻督察。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检察机关重点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侦破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22起、抓获176人,2起刑事犯罪典型案例侦办情况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三是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探索利用电力大数据,实现重污染响应期间精准溯源。率先建立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天津环渤海滨海站建成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实现对周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状态的长期连续观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美丽天津建设,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高水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
 
  近年来,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提升。能否向我们简要介绍下2023年全市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下一步的主要抓手又是什么?
 
  马丽:谢谢您的提问。
 
  2023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面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七里海、洪泥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水位稳定达标。二是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0%,为历年最好水平,连续2年稳定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提升至Ⅳ类及以上。三是提升水生态保护成效。持续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与生物资源保护,潮白新河鲫鱼、于桥水库州河鲤2个土著鱼类基本恢复;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频现踪迹,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下一步,立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将积极谋划布局,坚持“三水统筹”,进一步优化河湖水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三水同治”,完成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继续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具体来说,我们将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统领,印发实施我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建设任务清单、研究细化指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我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同时持续加强示范引领,开展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知晓率,营造共建美好水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谢谢!
 
  中国环境报记者
 
  近几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创建了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请问下一步有哪些工作举措?
 
  赵文喜: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产业生态化上做文章,在生态产业化上要活力,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坚持“系统谋划、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我市各区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资源禀赋特点,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下简称“生态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创建作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成效的重要抓手,组织推动西青区、蓟州区、宝坻区、津南区、宁河区等5个行政区成功创建“生态示范区”,蓟州区、西青区王稳庄镇、西青区辛口镇、中新生态城、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获评“两山”基地。
 
  在推进我市两山转化成效中,5个“两山”基地结合地域特色,一地一策,探索我市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提质升级的生态转化路径,初步形成了以蓟州区为代表的生态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旅模式,以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西青区辛口镇为代表的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以西青区王稳庄镇和中新生态城为代表的盘活生态资源,绿色转型+产业升级的生态+产业模式。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动我市生态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在加大示范建设推进力度上下实功,加强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深化提升示范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天津积累经验、筑牢基础;二是对标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定位要求,发挥示范创建活动的引领作用,在扩大我市生态创建范围上下真功,在区、街镇、小流域已成功创建的基础上,指导行政村创建两山基地;三是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资源有效变现上下苦功,进一步研究丰富生态资源供给,探索我市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新亮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谢谢!
 
  人民网记者
 
  我市在美丽海湾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建设成效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美丽海湾建设?
 
  高翔:谢谢您的提问。
 
  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是“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将渤海综合治理工作与美丽海湾建设统筹谋划推进。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定建设方案,清单化、项目化狠抓重点任务落实,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在陆海统筹治污方面,12条入海河流实施“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排查溯源1035个入海排口并全部完成分类整治,出台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加强海水养殖尾水治理,严格落实船舶港口污水垃圾闭环管理处置。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通过投放人工礁体等措施推进大神堂牡蛎礁群逐步恢复,每年向渤海湾增殖放流各类苗种10多亿单位,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北堤生态岸线、临海新城西南侧湿地等整治修复工程。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落实“海上环卫”制度,建设海湾环境综合信息平台,对岸线、滩涂、港口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美丽海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8月,我市中新生态城岸段成功获评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其他湾区的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下一步,我们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陆海统筹、流域海域协同治理,实现从局部重点整治到全局系统治理转变,加快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扩面”。积极发挥中新生态城岸段建设成效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市海湾的自然禀赋和功能定位,逐步扩大美丽海湾创建范围,探索开展临海产业型美丽海湾试点。二是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提质”。在加强入海河流总氮上下游协同控制、实施海洋垃圾专项治理、规范入海排污口管理、推进岸滩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效。三是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增效”。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全面掌握海洋生态家底,加快推进天津港保税区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综合整治、南港工业区生态廊道建设等整治修复工程,拓展更多的亲海空间,提升亲海品质,以海洋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时期。那么,今年我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有什么重要举措?
 
  温道宏:谢谢您的提问。
 
  2024年,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 PM2.5 控制为主线,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路径举措,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谋划重大项目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照“十四五”减煤任务目标,综合考虑电力分区、供电安全、热力保障、污染排放强度,通过推动煤电机组超超临界机组清洁替代,科学压减火电行业煤炭消费量。持续调整运输结构,实施天津港码头绿色化改造、机械设备新能源替代、新能源船舶河海联运、“制储加用”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应用等。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
 
  二是聚焦重点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制修订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价指南,实施涉钢产业集群绿色转型升级。全面开展火电、垃圾焚烧、平板玻璃、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创A行动,“一企一策”全面推进升级改造。以滨海新区为重点,推动滨海开发区、保税区等区域整体创A,聚焦产业链重点行业企业,实现产业水平提升和环境改善双赢。推动焦化、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持续实施深度治理。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和提升改造。
 
  三是全年攻坚狠抓管理减排效益。完善标准体系,制修订工业炉窑、橡胶工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持续用好大气治理百日攻坚工作经验,综合运用各类平台,持续强化指挥调度,持续加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环境第三方服务监管,对存在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等突出违法行为的,从严从快查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倒逼责任落实。谢谢!
 
  津云记者
 
  刚刚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提到我市将全面实施重点行业创A行动,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创A行动具体举措?
 
  温道宏: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为抓手,持续对重点行业实施环境绩效提升,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行业提质增效。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做优绩效分级工作,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行动。
 
  一是实施重点行业创A。推动制订我市火电、垃圾焚烧行业绩效A级技术指南,推动钢铁行业企业实施清洁运输改造;推动我市5家平板玻璃企业升级改造;推进石化、涂料、化学制药行业组织编制升级方案,“一企一策”开展创A升级改造。
 
  二是推动重点区域升级。以滨海新区为重点,推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区域整体升A改造,并推动全市其他重点工业园区A、B级企业数量明显提升。以静海区为重点,研究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推动涉钢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对现有62个涉气传统产业集群开展再排查,指导相关区“一群一策”制定产业提升改造方案。
 
  三是加快C/D级企业升级。以北辰区、津南区为重点,结合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治理工作,推动涉VOCs产业集群中绩效C、D级企业在废气收集、治理设施升级、门禁改造、清洁运输等方面,全方位升级改造,提升至A、B级和引领性企业,助力我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谢谢!
 
  每日新报记者
 
  今后几年适应气候变化将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具体的推进举措有哪些?
 
  李帆:谢谢您的提问。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发生频次呈明显增加趋势,为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根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等要求,我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天津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锚定2025、2030、2035年工作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开展天津市气候变化事实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的全过程监测,提高天津市和海河流域未来10-30年气候预测水平,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二是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实施湿地、废弃矿山、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滨海新区防潮海堤达标建设,适时开展围海造陆区域的新海堤建设,严控地面沉降。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
 
  三是提升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根据海平面变化情况调整沿海地区建筑物标高及相关防护设施的设计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打通城市通风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整体推进全市城镇排水体系建设,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
 
  四是强化国土空间气候韧性。将提升气候变化能力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与功能。持续加大北部山区森林防火力度,强化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气象诱发突发灾害防治工作,强化沿海地区风暴潮、海冰等海洋气象灾害防御和地面沉降综合防控。推进滨海新区国家气候适应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天津建设。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天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原标题:图文实录丨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热门评论

上一篇:银川VOCs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为4000元/吨

下一篇:马鞍山今年已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5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