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出现发展战略机遇期

2013/2/4 13:33:30
511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仪器仪表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装备的总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智能制造装备”概念自2010年秋《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发展重点明确提出,近两年在制造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新领域的涌现,更是使智能制造装备跃升为媒体热炒的未来产业之星。但从
  hbzhan内容导读: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预测、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装备的总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智能制造装备”概念自2010年秋《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发展重点明确提出,近两年在制造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新领域的涌现,更是使智能制造装备跃升为媒体热炒的未来产业之星。但从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拓展仍需要政府和业内企业的更多努力。
  
  总体上看,2012年全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到转型调整的攻坚时期,面临着从市场结构变化到新一轮技术革命冲击等众多的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受国内经济减速和下游需求大幅放缓的影响,2012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明显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7.2个百分点。从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订单情况看,2011年装备制造业累计新签订订单同比增长6%,而2012年累计已呈现负增长局面,其中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载重汽车、发电设备订单下滑为明显。
  
  通过综合市场需求和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包括多用热值测定仪)产业,将出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仪器仪表厂家应抓住这个机会,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
  
  对于这个战略机遇期,具体应在仪器仪表行业制造上重点发展的方向为:
  
  1、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涉及到多用热值测定仪行业):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多用热值测定仪、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2、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大型先进智能化农业机械。
  
  3、智能控制系统(涉及到多用热值测定仪行业):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4、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非金属成型设备、新材料制备装备、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5、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多用热值测定仪、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速仍然保持在装备全行业的前列,需求量总体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尽管受到国内下游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同比放缓的影响,全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半数以上重点企业的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在国内工业深化转型升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全行业仍将能实现20%以上的增长,产值规模由2011年的4233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以上,代表性领域态势总体良好。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部:进一步推动跨省份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下一篇:发展秸秆循环经济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