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碳市场崩盘中国碳交易进入攻坚战
- 2013/7/1 11:17:39
- 5067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关键词:碳市场
欧洲碳市再陷危机
由于欧洲经济衰退和配额供应过量,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近几年来呈现饱和状态,EUA(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CERs(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价格更是不断下挫,从10欧元以上跌到1欧元以下。前不久,欧洲议会以334票对315票否决了由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折量拍卖”救市计划,碳价一度大跌40%至每吨2.55欧元。虽然随后碳价反弹至每吨4欧元以上,但救市计划的夭折及碳价之脆弱仍令整个市场笼罩在绝望的氛围当中。
虽然早前的努力并未获得成功,但欧盟并未放弃。近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新的救市法案,该法案同样计划通过推迟部分碳排放额度的拍卖来缓解市场供应过剩,以达到推高碳价的目的。不过比起4月“腹死胎中”的救市法案,新法案不论从规模还是力度上都严重缩水,算是欧盟的一种妥协之策。
作为救市计划的发起者,欧盟气候变化专员康妮·赫泽高警告称,碳价大跌是一记警钟,它在警告欧盟各成员国已经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刻。只有各方一致通过碳市场救市计划,欧洲碳市场才能走出困境。“这是对各国政府和欧洲议会敲响的后警钟。如果欧盟放弃地区内统一碳市场的选择,那么未来取而代之的只能是27个不同气候的减排系统和税收体系。”
深圳为低碳中国探路
EUETS受挫,使得碳市场陷入僵局,但其对促进亚太地区碳市场的良性发展却能起到积极作用。亚太地区是决定碳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因素则是重中之重。有预测称,中国有望成为第二大碳交易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已在7个主要工业城市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计划在2020年建立全国范围的碳交易机制,届时将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碳市场。
在欧盟碳市场非常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碳交易试点,深圳碳交易市场本月已正式启动,如何避免出现欧洲式碳价危机应当早做预案。2013年6月18日,对于深圳甚至中国低碳发展都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中国碳交易市场成功启动。这是国内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市场,也标志着中国碳市场建设迈出关键性一步。与国外碳市场大的不同点在于,深圳碳市场鼓励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个人投资者投资的门槛为3000元。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碳交易市场的启动还只是步,接下来他们将陆续公布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以及相关的监管规则等,推动市场交易的活跃进行,让这个市场尽快成熟,并与世界碳交易市场接轨。
中国市场探索中起步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未来前景仍较乐观。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像欧盟那样产生大量的配额过剩而导致碳价格过低的情况,也就是说要考虑增加配额流动性和扩大市场规模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配额总量控制指标的设定需要扎实的企业排放数据作为基础,仍需较长一段时间的尝试与摸索。因此,在大量配额过剩的情况下,是否允许下调配额限量值得我们深思,例如RGGI在经历了3年的实践后发现,相对于实际碳排放水平而言,配额明显供给过度,于是决定下调配额总量上限。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我国碳交易试点时间为2013—2015年,其中2013年为起步试点交易阶段,2015年进行总结评价和完善。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业内专家坦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碳交易市场并形成全国规模并非易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排放配额分配办法及价格机制形成等环节存在诸多挑战。未来碳交易市场将会有多大的交易规模,这将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体系运转是否顺畅、配额稀缺程度、碳交易价格、中介机构参与交易活跃程度等众多复杂因素。
如何避免出现欧洲式碳价危机我们应当早做预案:
首先,在政府的指导下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碳市场的建设。欧盟内部各成员、各组织从自身角度和眼前利益出发,难以就如何应对当前欧洲碳价危机达成一致。我国应明确建立碳市场的目的,放眼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和全局性,建立起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考虑到碳市场在我国还是新兴市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引导,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范,促进碳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立完善周密的碳市场应急处置方案。欧债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引起配额供大于求是此次碳价危机的原因之一,而欧盟未能有效及时处置欧债危机。这就要求我国在建立碳市场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情景设计相应的碳排放权交易应对方案,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影响碳市场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加强对碳市场的应变能力。
另外,随着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先后正式启动,各省市的配额是否允许跨省市交易,即各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对接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各省市试点是为了今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果当地的企业只允许在当地进行碳交易,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话,那么这将会是从区域推向全国的大阻碍。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