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管理战略转型是促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必然要求

2013/8/27 11:03:57
441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环境管理战略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第五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再次强调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hbzhan内容导读:第五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再次强调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自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提出,要积极探索污染控制与质量改善兼顾的我国环境管理新模式以来,环境管理战略转型话题受到广泛热议。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是在科学、客观分析和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形势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推动环境保护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环境保护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迫切要求加快实现环境管理转型。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随着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渴望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前一时期公众对PM2.5问题的关注,就是这一愿望和诉求的缩影。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迫切要求加快实现环境管理转型。
  
  从环境管理发展规律来看,环境污染控制只是环境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在不断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环境管理的目标导向,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解决当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落脚点,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才能实现环保为民的宗旨,才能顺应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
  
  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快速、大规模污染富集,是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着世界各国从未经历过的短期巨大压力的深层次原因。
  
  以现代化视角来审视,我国正在走一条典型的在“追赶战略”主导下的压缩型现代化道路,可谓“中国30载,世界100年”。这种压缩性在经济层面体现为快速工业化,在社会层面体现为高速城市化,在环境层面则表现为生态急剧退化和环境快速恶化。理解我国的环境变化特征,应把压缩性置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来把握。尤其是空间维度,往往被学者所忽略。
  
  环境管理面临挑战主要是如何协调收入水平继续提升和发展约束逼近极限的矛盾;如何协调公众环境需求快速增加与政府环境服务短缺固化的矛盾。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着两大挑战:
  
  其一,环境管理如何协调收入水平继续提升和发展约束逼近极限的矛盾。继续提高发展水平,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我国的发展战略主线。然而,我国的发展约束日益逼近极限,寻求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型已刻不容缓。这些约束包括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排放空间约束。资源约束是指矿石、煤炭、石油、钢铁、水泥等主要原材料供应难以满足现有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市场约束是指以“三高一低”为特征的低端产品在欧美等主要市场趋近饱和,尤其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部市场萎缩更加凸显。排放空间约束是指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空间衡量的单位面积累积污染排放已接近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极限,潜伏着巨大的局部性、区域性、流域性生态和环境安全风险。
  
  其二,环境管理如何协调公众环境需求快速增加与政府环境服务短缺固化的矛盾。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群体性环境事件频发。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是,我国逐渐步入了公众环保觉醒的时代。其内在理论逻辑是:一方面,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好的环境产品日益成为一种品,人们对环境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如果说过去许多人是“要钱不要命”,那么到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要命不要钱”。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为6000美元,已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同许多国家所经历的痛苦阶段一样,我国即将进入一个环境风险集中高发的区间和公众环境运动日益高涨的时代。
  
  因此,发展约束和公众环保觉醒将构成推动政府环境管理转型的两大外生动力。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转型同样也是由外生因素驱动的,终是“公众牵着政府走”,而不是“政府引着公众走”。上世纪中叶一些发达国家发生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公众和舆论压力,迫使政府不得不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环境管理模式和环境服务方式,也因此换来了发达国家今天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局面。
  
  加快实现环境管理转型,必须抓住重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环境管理新思路、新模式。
  
  要继续狠抓污染减排。将污染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以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环境意识等均有较大差异,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要把握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要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法规和措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环境管理转型。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加快实现环境管理转型,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评论

上一篇:节能环保产业内冷外热 企业期待细化政策

下一篇:水务细分时代来临 我国水处理市场未来的发展机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