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污泥处置任重而道远“十二五”规划目标恐难完成

2013/12/18 10:10:38
417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污泥处理 污泥处置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进入“十二五”以来,越来越多的污泥污染及处置不当问题被曝光,“南京江心洲污泥偷排”、“北排污泥事件”为各地污泥处理敲响警钟。研究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将是污泥问题的集中爆发年,处理处置市场将快速形成。但多层次信源显示,污泥处理处置“十二五”规划将难以完成。
  hbzhan内容导读:进入“十二五”以来,越来越多的污泥污染及处置不当问题被曝光,“南京江心洲污泥偷排”、“北排污泥事件”为各地污泥处理敲响警钟。研究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将是污泥问题的集中爆发年,处理处置市场将快速形成。但多层次信源显示,污泥处理处置“十二五”规划将难以完成。



污泥处理“十二五”规划恐难完成
  
  企业纷纷逐臭——污处置市场潜力大
  
  污水处理厂每处理一万吨污水就会产生5至10吨污泥,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浓缩,这些含有大量重金属、病原体和细菌的污泥随意堆放或简单处理会存在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破坏土壤、大气和水资源,部分污泥中的重金属渗入地下水后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餐桌上。如果现在不进行科学处理,将会对子孙后代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些污泥,成为一道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必答题。
  
  其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比如,环保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该通知发布之日起两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由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共同编制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期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将达347亿元。这些政策的出台,都预示着污泥处理将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增长点,投资者如何在臭气熏天的污泥中掘金还要拭目以待。
  
  “十二五”目标恐受阻
  
  201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但住建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2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中明确提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截至2012年底,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模仅完成26.9%。
  
  根据2011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及产生的干污泥量(含水率0%)折算,每处理1万吨污水,产生干污泥(含水率0%)2.06吨;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20805万立方米/日;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数据,2011年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负荷率为79%。按以上数据计算,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干污泥(含水率0%)产生量将达到1189万吨,污泥处理处置任重而道远。
  
  技术创新突围成本难题
  
  在201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与会企业负责人表示,“甲方缺位”是污泥处理市场难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环保产业的若干建议》中希望政府明确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改变“甲方缺位”的现状。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存在“重污水、轻水泥”的惯性思维。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对污泥处理的投入严重不足。在2012年发布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政策中,仅有《“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及污泥处理产业,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需要大约4300亿元,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投资仅有347亿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造成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成本居高不下,而致使污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难以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目前,污泥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及水泥窑协同处理四类。按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修复中心张义安等人对前三种处理方法的研究,填埋成本为500元-760元/吨;堆肥成本随电价变化在300-350元/吨;焚烧成本高在771-1000元/吨。并且填埋只能延缓污染,没有终消除污染风险,堆肥则无法保证消除重金属。
  
  即使环保部早在2009年2月即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但直至今日,污泥处理业主仍然在五花八门的技术路线面前无所适从,只是笼统地认为,“适合即好。”

热门评论

上一篇:污水处理成套技术盯需求 为排污“买单”

下一篇:百亿投资无效果 太湖治污6年马拉松还未结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