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打赢产能过剩多用环保约束

2014/1/3 9:02:35
469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近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出台强制性措施淘汰落后,但过剩在传统行业还未根本扭转,又在新兴产业中现出踪影。与此同时,决定我国未来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投入不足,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亟待提升。
  hbzhan内容导读:近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出台强制性措施淘汰落后,但过剩在传统行业还未根本扭转,又在新兴产业中现出踪影。与此同时,决定我国未来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投入不足,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亟待提升。



化解产能过剩

  一个老板的自白
  
  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谁不淘汰谁,不需要政府过度操心。政府要做的,就是强化环保硬约束。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交给市场优胜劣汰就好了。
  
  就在各地对钢铁产能过剩展开攻坚战之际,有媒体刊登了一个民营钢铁企业老板的自白,文章中透露的大量信息很值得我们详细解读。
  
  该老板表示“绝大多数炼钢高炉长期处于监管之外”,并且,民企炼钢利润丰厚,“对于前几年进入这一行业的一些民营钢铁企业老板来说,当时投入的成本早已收回来了”。
  
  通过自白,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环保成本过低导致产能过剩的典型案例。
  
  提高认识化解产能过剩步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不少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加剧,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但人们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仍存分歧。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产能过剩,政府没有必要过于关注,特别是从以往的教训看,也没有找到好的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产能过剩没有普遍认同的判断依据。通常,人们以产能利用率为评判标准,认为如果这一比率低于75%—80%的通行标准,就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事实上,上更加通行的做法是从影响和危害的角度加以判断,市场经济和充分竞争条件下产能过剩固然是常态,但如果造成了行业经营效益普遍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企业大范围难于盈利、积累能力和技术进步受严重影响,就出现了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因此,判断严重产能过剩,其危害程度是重要的依据,产能利用率标准是从危害程度倒推出来的经验数据,并且随国家和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产能利用率不是惟一标准,但有先行指标含义,具有预警作用。
  
  从危害角度判断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程度,有两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因我国竞争性行业中同类企业数量过多过散,产业集中低,且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依赖价格竞争,严重缺乏技术、品牌、质量等竞争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我国产能利用率按标准衡量仍处于合理区间,也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何况当前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已低于标准,其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二是我们缺乏基于市场的产能过剩矫正机制。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矫正产能过剩的自然功能,而我国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加之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使得市场矫正机制难以很快形成,这就使产能过剩及其危害持续的时间更长。
  
  环保设备不齐全
  
  因为没上环保设施,一些民企老板才容易获取更多利润,才会一哄而上大炼钢铁,加重了产能过剩。显然,这是以损害子孙后代生存环境为代价获得的利润。在滚滚烟尘面前,该老板“致富的不仅是我们钢铁企业老板,当地村民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托辞实在缺乏说服力。
  
  当前,环保工作做得好不好,已经一定程度上成为钢企盈亏的分水岭。环保投入是钢铁企业主业成本的大头。比如有的钢企上一套脱硫设备,光投资至少就得3000万元。设备运行起来更会增加大量成本,企业开环保设备可能就是亏的,不开可能就能盈利。
  
  强化环保硬约束
  
  产能过剩长期化不解,只是作为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的表象。而政府作为产能过剩这把巨大隐形保护伞,其深层次的市场扭曲和结构矛盾中所纠结的问题,远比看到的要复杂得多。这既有经济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GDP指挥棒的导向问题,当然更有社会广泛高度关注的资源垄断、公平丢失、利益固化、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更为突出的问题。
  
  而在近期政府的严格监管下,该民企老板正在考虑“对现有高炉进行环保改造,在拆除与改造之间,在成本和收益之间,需要进一步抉择”。
  
  这个心态也进一步提醒了我们,化解过剩产能时,淘汰谁不淘汰谁,其实不需要政府来决定。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强化环保硬约束,一碗水端平,对所有企业都严格执行统一的环保硬标准。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剩下的东西交给市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自然会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抉择,有管理、技术、资金或者其他优势的钢铁企业,自然会淘汰落后的不环保的钢铁企业。
  
  进一步说,这个思路也完全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的产能过剩行业。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唯有解决了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形成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

热门评论

上一篇:建筑垃圾受重视 变废为宝不再遥远

下一篇:环保失职 法治“罚单”由谁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