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体系缺失专家呼吁加快立法

2014/5/22 9:36:54
544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工业废气 雾霾 PM2.5 大气污染防治
导读:导读:工业废气也是我国雾霾形成的一大元凶。我国30年内建立了固定源废气监测体系并不断发展,但对工业废气的监管仍旧是软肋,已经难以应付目前形势的需要,专家呼吁加快立法,强化对工业废气的检监测与处理。
  导读:工业废气也是我国雾霾形成的一大元凶。我国30年内建立了固定源废气监测体系并不断发展,但对工业废气的监管仍旧是软肋,已经难以应付目前形势的需要,专家呼吁加快立法,强化对工业废气的检监测与处理。



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体系缺失 专家呼吁加快立法

  
  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体系缺失
  
  在PM2.5、PM10甚至VOC(挥发性有机物)逐渐成为大气治理市场的热点时,烟囱、烟道、汽车排气筒等固定污染源的监测是一道先得迈过去的坎。
  
  “我们要找到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找到它们的基因库进行溯源,才能知道究竟是汽车尾气,是电厂,还是船舶排放得多一些,但这需要很多新的方法。”在第15届环博会期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表示,目前工业废气的固定源监测技术和体系仍存在较多空白。
  
  “废气排放难以控制是因为测试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必须从源头到后面的治理都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体系。”伏晴艳表示。拿VOC来说,有几千甚至上万种,而仅仅对数百种甚至几十种有机物进行定量测试,大量不在名录上就没办法测试,这对于监管来说就存在缺失。“这样一来就没有标准,气体也就可以任意排放。”
  
  自1985年起,我国在30年内建立了固定源废气监测体系,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体系中有137个测试方法和规范,对于各种颗粒物,包括PM2.5、PM10、CPM(可冷凝颗粒物)都有对应的方法。与此相比,我国的固定源监测体系在各类污染物上都有欠缺,已经难以应付目前形势的需要。
  
  她表示,污染源测试方法中,PM10和PM2.5还没有规范的方法,而CPM更没有。此外,在在线监测领域也只有不到十年的经验,缺失一些预判、感官指标的测试分析方法和规范体系。
  
  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应加快立法
  
  目前部分研究结果启示,造成中国频繁出现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灰霾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中PM2.5或PM1及其前体污染物如SO2、NO2、NH3、VOC等严重超过了由当地气候、地形等条件决定的环境容量。一旦出现持续静稳天气,污染物经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过程产生的二次颗粒物将积累,并与一次颗粒物叠加,导致大气中细粒子超标。
  
  降低灰霾发生频率,需控制油品质量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做好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工作;对工业废气污染加快立法和新技术研发;农业区减少生物质的无组织燃烧。
  
  相关专家表示,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量能源集中消耗和污染物集中排放。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应制定更严格环保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指出,治理大气PM2.5污染,要正确认识到城市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源。
  
  他提出将PM2.5污染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国家PM2.5新标准,修订燃煤排放烟尘、工业粉尘、建筑工地等排放细颗粒物标准;开征细颗粒物新排污费,建立细颗粒物排放交易体系等建议。
  
  三条路推动工业废气治理
  
  从目前我国的政策,经济发展具体情况以及西方发达市场的治污经验来看,未来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能源结构调整。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煤为主,当前环境问题特点也是是煤烟型,绝大部分环境问题都与烧煤有关系,所以限煤增气多用电是必然方向。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天然气相关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是推广应用新技术。针对我国工业燃煤为主的实际情况,调整能源结构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采取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比较实际的手段,国金证券此前的一项研究估计这个市场有超过1500亿元的容量。上市公司科达机电自主开发出"Newpower清洁燃煤气化系统",这是一种清洁、使用清洁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具有单炉产能大,气化效率高、用煤要求低、无酚氰焦油排放等优点,并且有利于降低下游企业的运行成本,已成功应用于陶瓷行业及氧化铝行业,为高耗能工业企业用煤提供了经济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三是对工业烟(废)气无害化处理。与之相关的主要是工业除尘、脱硫脱硝产业,其中脱硝产业面临机遇大。目前业内主要脱硫脱硝产业、除尘器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有龙净环保、国电清新、中电远达、三维丝、科林环保、菲达环保、对于业内公司而言,市场一旦启动,则需求或有可能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热门评论

上一篇:收获季节“狼烟四起” 加快秸秆焚烧资源化进程

下一篇:“治霾神器”遭吐槽 专家称作用微乎其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