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制到自觉的华丽蜕变 垃圾分类推广之路漫漫
- 2014/7/15 17:06:39
- 63227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关键词:固废处理设备 环保设备 垃圾分类
从强制到自觉的华丽蜕变 垃圾分类推广之路漫漫
与传统的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相比,推广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无疑是管理思维上的一次突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出现剧增,并带来一系列问题。而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因此,从被动处理垃圾转向资源化管理垃圾已势在必行。
垃圾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幸福指数紧紧相连,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发挥对其他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这种辐射带动不仅仅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城市管理水平上。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海口理应在全省发挥领头羊作用。
推广垃圾分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触动灵魂的变革。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市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注定要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因此,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尤其重要。同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还要教会市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市民逐渐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和习惯。而在形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务必做好试点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推广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垃圾终端处理至关重要。提倡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将垃圾处理的关口前移。如果关口工作做得不错,但终端处理跟不上,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如今就有居民存在疑问和担忧:分类工作做好了,但处理垃圾时是不是还混在一起处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等,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捆绑共同利益,才能走得长远。现在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参与垃圾减量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不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尤其是台北这样的大城市也面临了我们如今遭遇的困境与危险——垃圾围城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台湾走过来了,走得还很漂亮。从“强迫成习惯”到“习惯成自然”,中国台湾的垃圾分类已经从“强迫”阶段到培养成“自然”的阶段。在这其中,民间智力与力量充分参与其中,激发了社会活力,让中国台湾民众把此事当做切关个人利益的事情去做。
尽管现在有做一些相关的传播,但传播力度和效果都不见得好。讲推广的时间表,但对垃圾围城的危害以及破解的紧迫性讲得不够多,不够形象。光讲数据,市民缺乏直观感受,无法理解其紧迫性。市民们感受不到迫在眉睫的危害,感受不到自身利益正在受胁迫,从情感上就很难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尽力做的事情,也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去实践。再说了,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涉及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我们从小就没这方面的概念。如今即使有心进行垃圾分类,也不见得会分类。可见让垃圾分类等环保课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尤其是从孩子们抓起至关重要。当下,除了继续因地制宜地推进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根据试点情况,总结经验,及时更新调整策略,更好地做好传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也很关键。
榜样:上海探索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新机制
居民只要申办并开通“绿色账户”,并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即可获得若干积分奖励。而这些绿色积分可以兑换包括个人(集体)荣誉、社会公益服务、商业服务等权益或实物或优惠服务。这是上海市日前正推行的“具有上海特点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推进模式”——“绿色账户”激励机制。
据了解,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在静安区部分小区开展了“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初步试点。今年,静安全区、松江主要城市化地区及黄浦、徐汇等部分街道都将推行该机制,预计覆盖约20万户居民。
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绿色账户”以激励居民对日常干、湿垃圾进行分类为主,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将来居民交投可回收物或有害垃圾等都可获得绿色积分。同时,绿色账户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与其他环保、绿色行为的激励机制对接,终成为记录、激励上海市居民绿色环保行为的一个“环保档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