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土壤“疗伤”催生万亿市场“双重壁垒”下蛋糕难分

2014/9/2 15:20:56
6407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土壤修复 市场壁垒 重金属污染
导读:土壤“疗伤”催生万亿市场,“双重壁垒”下蛋糕难分。
  【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本应“三足鼎立”的环保产业,如今却缺了一只脚。环保产业主要分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类,但与大气治理、水处理行业的轰轰烈烈相比,土壤治理领域稍显沉寂。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8820家环境保护服务从业单位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服务仅仅占比3.7%。

  
  土壤“疗伤”催生万亿市场 “双重壁垒”下蛋糕难分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
  
  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同时,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终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受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
  
  此外,土壤污染致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已超过1300万吨,因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土壤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重要和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面对土壤污染这颗蠢蠢欲动的“化学定时炸弹”,相关的治理产业反应如何呢?
  
  产业冷清
  
  尽管土壤污染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但与此关系密切的土壤修复产业却一直不温不火。
  
  “企业很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怎样去做,钱从哪里挣。”北京某环保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透露,“可能这个现象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曾公开表示,环保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水和大气的污染防治,这两部分占到市场份额的80%,并且连续7年增长都在30%左右。与其相比,生态环境修复在环境保护服务业中仅占3.7%,市场非常巨大,尤其是土壤环境的污染治理。
  
  对此,文一波介绍,目前土壤修复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除了一部分引起社会关注的场地修复外,大部分项目都是污染企业自己做掉了,没有拿到市场上来。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环保市场的“冉冉新星”,无论是媒体报道或是政策“红利”都不约而同将“绣球”抛给了土壤修复领域。于是乎,很多企业纷纷跟风成立相关分公司。但如今,与之前“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相较,很多企业其实没有接到什么项目,有的甚至3年才接了两三个项目,大部分时间都可谓“门可罗雀”。
  
  当然,也有少数成立早、规模大、运营好的企业,例如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等,订单较多。事实上,土壤修复产业的项目集中度较高,几家大企业承接了大部分项目,其他几百家企业则陷入了“嗷嗷待哺”的市场境遇。
  
  “如今,这些小企业的处境就显得比较尴尬,要么退出,要么咬牙坚持。”文一波说,现在大部分企业还都舍不得撤走。
  
  市场背后的“壁垒”
  
  事实上,在土壤治理领域被外界看好的背后,土壤修复市场也存在着诸多“顽疾”。
  
  一家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公司表示:“首先,土壤污染防治法尚未出台,各级对土壤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包括对土壤修复的监管要求不足,使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缺乏依据。
  
  其次,土壤污染修复资金缺口巨大。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土壤污染者的修复责任和历史责任追究不足,很少土壤修复项目的资金来自污染者本身,污染者付费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资金目前用于少量污染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机制缺失,大部分项目资金依赖于区域土地再开发的价值。”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曾用“重、大、热、难”来形容我国土壤修复现状?大范围大面积的污染超标率,可谓“重”;万亿级规模的市场预期,可谓“大”;一年多时间新注册数百家相关公司,可谓“热”;多学科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可谓“难”。
  
  除此之外,张益也指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存在技术与资金的双重高壁垒,真正进入并不容易。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板块表现依旧强劲 投资驱动将转向长效机制

下一篇:空气净化器“爆红网络” 2020年将达1520亿市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