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助推绿色产业崛起铁腕治污还须依托“市场之手”

2014/10/9 8:14:27
6280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排污费 市场手段 环保产业 能源结构
导读:国家调整排污费标准,就是要倒逼企业治理污染。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国家调整排污费标准,即是要加大企业排污成本,倒逼其治理污染。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费上调之后,将强化污染者的环保理念,督促排污企业守法生产经营,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同时,众多业内专家对此项政策的实施成效充满期待。

  
  助推绿色产业崛起 铁腕治污还须依托“市场之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前不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我国各省(区、市)调整污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其中,污水类和废气类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分别由每污染当量0.7元和0.6元,调整为不低于1.4元和1.2元,翻了一番。
  
  国家调整排污费标准,就是要加大企业排污成本,倒逼其治理污染。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费上调之后,将强化污染者的环保理念,督促排污企业守法生产经营,承担对社会污染损害的责任,加大治理污染的投入。同时,众多业内专家对此项政策的实施成效充满期待。
  
  运用好市场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提高排污费标准之外,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排污费改税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费改税是环境经济政策改革的趋势。全面实行环境税,有利于提升环境执法的性,也有利于国家对统筹资金进行更合理的配置,提高其运用效率。
  
  除此之外,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也是运用市场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确立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规则和监管办法,为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提供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运作规则。
  
  在发挥好环境经济手段作用的同时,有关部门不能弱化环境监管,环境监管反而要加码。对于排污超标应依法处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对此,各级环保部门需要着力破解监管难题,加大现代化监察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还要从粗放型、单一化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同时,加强与其他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职能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建立与司法部门的联动机制,重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让违法企业付出沉痛代价。
  
  环保产业玩“逆袭”
  
  一些在国外已初获成功的产业,在国内却始终打不开市场。如今,类似的案例已不新鲜。面对这种情况,多数产业选择了蛰伏等待。但如能寻到良机,它们就会释放实力、重归市场。2014年,一直不温不火的生态产业便等来了“黄金时代”。
  
  在2013年11月推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曾明确提出: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但如若追溯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会发现类似的内容已经出现。因此从行业本身看来,生态市场、生态规则等种种要素的建设,仍在按步推进,并没有因此出现特别加速的情况。
  
  曾经,在推进环保市场的种种手段中,市场化仅是其中的一种。但在2014年,它将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市场作用的强调,成为推进环保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但业内人士提出,环保市场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化。首先,我们从宏观上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再通过试点和实践,理顺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市场的相互关系、次序和逻辑,同时法律规范也随之推出。当上述大量的制度上、理念上和实践上的投入之后,才能期待用市场来解决问题。
  
  环境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201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为36.1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50%。石油消耗5.14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雾霾天气大范围出现,2.8亿人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4%的耕地污染超标……种种数据表明,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威胁所带来的生存安全问题的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多年来的粗犷型、高消耗、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造成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下降,再加上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等制度缺陷,使得我国环境污染恶化势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张榕明表示,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要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变“黑色发展”为“绿色发展”。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深刻影响到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表示,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型升级任务紧迫,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进道路上面临着的资源环境压力和挑战。
  
  高云虎透露,工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一次能源的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和68%左右,特别是对环境危害严重的非常规污染物排放,如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几乎都来源于工业领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降低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任务十分艰巨。
  
  “能否提供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效果。按照国务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转化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及服务业的发展。”高云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组织开展节能环保关键成套装备产业化示范,发展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积极研究建立工业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推行机制,实施节能环保产品市场推广鼓励政策,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绿色工业,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高云虎说道。

热门评论

上一篇:第三方治理“多赢”为王道 政策扶持亟待“加把火”

下一篇:破题京津冀“水困”难题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