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爆破治污“堰塞湖”环保前沿阵地亟需更给力

2014/10/16 13:57:04
6366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堰塞湖 基层环保 裸奔 猫鼠游戏
导读:如何终结环保中的“猫鼠游戏”,加强基层环保工作力度,需要有更多的办法。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目前,坊间形容基层环保工作的说法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压力大,风险大,难度大”、“基层环保局长是高危职业”、“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等。诚然,如此种种道出了基层环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说出了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难题和前行的方向,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基层环保所扮演角色的真实写照。

.
  
  爆破治污“堰塞湖” 环保前沿阵地亟需更给力
  
  点名批评能吓住污染“惯犯”?
  
  环保部近日公布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6月受理群众举报案件的处理情况。同时,环保部对多次被举报、多次被受理的“屡犯”进行了点名批评,引起公众关注。
  
  这些“屡犯”坑苦了老百姓。深圳市罗湖区下坪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问题自2009年至今共受理5次。该填埋场以露天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臭气散发难以控制,受臭气影响的居民达数十万人。南宁市凤凰纸业有限公司臭气扰民问题自2012年至今共受理4次。
  
  环保部直接点名批评某些企业,并不多见,这样的“高规格”证明了环保部对一些污染大户已经忍无可忍。
  
  然而,要让“屡犯”绝迹,点名批评是靠不住的。这些“屡犯”在当地,哪个不是臭名昭著、哪个不是破罐子破摔?人们甚至怀疑它们的名誉已经为“负”。别说点名批评了,就算怒骂,恐怕它们也只会当耳旁风。
  
  公众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环保部掀起环保风暴,山西闻喜县被“点名”,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县政府一负责人曾受到严厉处分。
  
  点名批评地方政府,比点名批评污染企业,似乎力度要大得多,照理说,地方官员受到处理,地方也丢了“面子”,环境污染状况总该有所改观吧。然而媒体在2008年7月调查发现,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点名批评算是一种“名誉战术”。但事实说明,在治理污染的问题上,“名誉战术”没有起到大的作用,甚至面临无人理会的尴尬,这或许是环保部门始料未及的。
  
  治理污染,唯有使用硬手腕。对于污染企业,严厉处置、绝不姑息应该是一条原则。说白了,“屡犯”就是手腕不硬的产物,如果每一次查处和惩治都能硬到底,有几家企业敢一再挑衅法律和公众?
  
  由于现实中采取的是“封顶处罚”,很难让企业畏惧。湖南曾经对屡查屡犯的沅江纸业开出100万的高罚单,但即使如此,违法成本也很有限,企业仍然难以抵制“违法赚暴利”的诱惑。
  
  有“严”之名的《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处罚上不封顶”为其一大亮点,无疑具有强的震慑力。但这毕竟只是孤山一隅,要拿住环境污染命脉,笔者认为,基层环保监管不可或缺。然而,这名“守门员”却也是“有苦难言”。
  
  “受伤的为何总有我”
  
  我国环保事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创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队伍不断壮大,环保事业不断发展。但是环境保护在发展壮大中,有喜悦,也有自身的烦恼。
  
  “基层环保的堰塞湖”是环保部门面临的个现实问题。
  
  环保队伍在壮大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职业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少,能力素质与蓬勃发展的环保事业不相适应等。
  
  据初步统计,湖南省县级环保部门(含直属单位)现有人员中,环保专业或相关专业(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人数占20%左右,少数县只有10%,而且近些年进来的多数不是专业科班出身的。囿于人员编制问题,急需的专业人员进不来,非专业人员出不去,从而形成了“基层环保的堰塞湖”,而且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这样的人才队伍结构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称,严重地制约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乡镇环保工作没有腿,严重制约着基层环保工作的开展。据初步了解,湖南省85%以上的乡镇无环保机构或专职人员。上级关于环保方面的指示精神、任务部署、工作要求传达到县级环保机构就止步了,纵向难以到底。县级环保机构发现乡镇违法问题和现象主要靠群众举报,但作用非常有限。这种状况导致农村环保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受伤的为什么总有我”是环保面临的第二个现实问题。
  
  环境保护的“燃点”越来越低,基层环保局长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这个风险不仅来自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也来自以往并没注意到的各种失职、渎职行为。
  
  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年1月—2013年6月,全国环保系统先后有近千人因违法违纪分别受到党纪、政纪或法律处理,其中失职、渎职占很大比例。几乎每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在处理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同时,都有环保部门的官员被追究责任。有的地方环保工作者形象地称之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为平息事态,“小偷”还没抓着,先把“警察”给处理了。
  
  湖南省也是如此。近年来,发生的环境事故,如衡东大埔血铅异常事件、株洲佳旺化工公司非法倾倒废物污染环境事件、湘潭市环保志愿者调查污染遭围殴事件、平江县非法采矿污染环境事件等,在追究相关企业责任人的同时,当地环保部门也同时被追究了责任。环保部门既要严格执法,又经常面临被问责的风险。尽职与失职的界限应如何把握?输了球,责任都在守门员吗?值得我们深思。
  
  发展是要务,必须牢牢抓住。但是,有的地方急于求成,为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快速增长,使环保部门进退维谷。例如,县里确定要上的项目,即使有环境问题,县环保局通常挡不住。有的基层环保局长形象地称之为“批了,睡不着觉,不批,不让你睡觉。”如果硬挡,坚持不同意见,有可能摘帽子、挪位子,甚至受处分。在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跑项目、跑环评审批。有些项目,上级不批,迫于压力,有的地方环保部门越权审批、拆零审批,批大建小、批小建大、批建不符的情况常有发生。
  
  环境执法中的行政干预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很多地方把环保部门不过问看成是对经济工作的大支持;将环保部门依法征收排污费列入乱收费予以取消,视为减轻企业负担等。
  
  此外,近些年来,环保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但离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以湖南省为例,一方面,县级财政困难,无力承担治理污染所需的资金(配套资金),重金属污染治理、湘江治理、脱硫脱硝补助等主要靠国家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同时,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投入增长较快,仅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县级环境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的转移支付都在100万元以上,仪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县级配套资金很少,有的几乎为零。
  
  环保企业大玩“裸奔”
  
  曾有钢铁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许多大型电机环保设备,耗能非常大,运营成本过高。一个1000立方米的高炉,单除尘设备的电机耗能,一天约3000千瓦,电费几万元。环保回收,废水和废渣还能有点效益,烟尘和二氧化硫则微乎其微。若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就算被抓包,高也不过罚款几十万元。所以不少企业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常常是阳奉阴违。现加上一些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给这些企业壮了胆。
  
  如何管住这些“不自觉”甚至“违法”的企业行为?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让环保执法人员成为“黑脸包公”,这是必须的,环保执法人员手一松眼一闭,不仅是渎职也是违法。而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除了强化环保人员的执法意识外,建立科学统一的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也应该受到重视。
  
  当前,和地方级监测系统处于脱节状态。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很差,导致一些地方的核算一开始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执法部门的对策,也更多依靠突击检查抓现行,加上法定的处罚标准还缺乏足够震慑力,导致一些地方节能减排这一刚性约束难以“硬”起来。
  
  打破“默契”的方法,就是动真格。中央对节能减排始终是铁腕治理的姿态,行政问责的倒逼作用也日益显现。近,河北出台了个釜底抽薪的措施:对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重污染行业实行刷卡排污,就是希望从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来判定污染物排放数值的真实性、合理性。事实上,基于实时透明的监测数据,确立统一标准,可以大大增加造假难度,提高执法效率,打破企业钻政策空子的预期,让环保执法上不偏心眼儿,让运行环保设备的企业不会吃亏,那个“一个中意罚款、一个甘心出钱”的猫鼠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
  
  当然,执行细节上可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技术上留“后门”、让企业动“歪脑筋”。这并非杞人忧天,笔者看到的一份调查就显示,某地企业监测点位安装不规范的比例高达70%。
  
  节能减排、环保治污,无论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还是转型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终结环保中的“猫鼠游戏”,如何让节能减排成为雷打不动的红线,让企业把心思从“偷排”上扭转过来,想方设法提升环保标准,加强基层环保工作力度,需要有更多的办法。

热门评论

上一篇:监测预警体系日臻完善 重污染天气或可未雨绸缪

下一篇:补齐环境执法短板 环保警察强势“出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