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桶装水再次中招“菌落总数”企业喊冤意指错打板子

2015/1/22 10:53:56
4989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净水设备纯净水生产线
导读:北京市食药监局日前通报22批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有9个批次的北京产桶装水的菌落总数超标。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事实上,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性指标,在包装饮用水的标准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新国标中,已经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

  
  桶装水再次中招“菌落总数” 企业喊冤意指错打板子
  
  北京市食药监局日前通报22批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有9个批次的北京产桶装水的菌落总数超标。
  
  据介绍,标称北京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泉”饮用纯净水,菌落总数实测值高达标准值的105倍。而北京清圣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清圣源饮用纯净水,也超标了近12倍。其他不合格桶装水还有西山水坊天然山泉水、蓝岛冰泉天然山泉水、科润饮用纯净水等。
  
  然而,事实上,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性指标,在包装饮用水的标准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新国标中,已经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
  
  企业喊冤,认为打错板子
  
  无独有偶,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不合格品种达到775种。
  
  这其实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对近一段时间内各地方监督抽检结果的一次汇总通报。也就是说,此次发布的部分品牌抽检结果,和2014年9月3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娃哈哈、怡宝等桶装水抽检,系同一次抽检结果。多个饮用水品牌皆回应:“并不是再次抽检不合格。”
  
  而且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大型水企的桶装水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概率不大。大部分大品牌桶装水微生物超标均发生在流通运输环节,比如搬运过程中盖子松动或运输中存放不当所致。
  
  事实上,菌落总数并非是检测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的科学指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欧盟等相关标准法规对此都已达成共识。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的说明也指出:“我国专家和政府今年在对食品质量菌落总数过高解读时明确,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属于致病菌指标,并非食品安全性指标。”
  
  据悉,2014年8月12日,我国审定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并将于年底公布实施,其中已取消了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
  
  华西医大附二院的李载明教授也曾向公众“普及”过相关的科学常识:细菌的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是对人体有益的,只有极少数“致病菌”才对人体有害。
  
  菌落总数指标走出历史舞台
  
  日前,关于“桶装水抽检菌落总数超标”的新闻一时在媒体和公众中激起了不小波澜。根据报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4年第二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怡宝等水企均因菌落总数超标而登上“黑榜”。虽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随后发布了“关于包装饮用水国家监督抽检结果的相关说明”,澄清了此次事件,但消费者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的真相?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说明中表示,早在2014年9月,协会就已要求会员企业采取快速行动、加强自查。经调查,在怡宝等企业对出厂产品自查时,没有发现菌落总数超标问题,同时经过对产品出厂后各环节的查证,发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可能是流通过程中搬运时盖子松动或桶身渗漏等缺陷所致。这说明桶装饮用水的质量管理要从厂内延展到厂外,除生产过程需要加以严格控制外,在流通销售等环节更需要加强管控。目前很多会员企业已加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据了解,2014年8月12日,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次主任会议上审定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并将在今年底公布实施,此国家标准将与标准相接轨,取消菌落总数指标,只对“致病菌”设立相关检测指标,这无疑是更加科学的做法。
  
  为此,中消协维权专家在谈到包装饮用水这一新国标时指出,这既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让消费者维权有章可循。新国标借鉴和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等多个标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维护,而且对消费者的维权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从专家们和科学观点来看,菌落总数超标是一种不分好坏的放大,容易被过度解读。此次怡宝等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所引发的消费者对水企乃至桶装水行业的信任危机,估计还尚须一定时日才能冰释。希望这也是桶装水以及包装饮用水行业在新国标正式到来之前的后一次“献祭”。
  
  “国标”孱弱比桶装水不安全更惊心
  
  即便只是回顾以往新闻,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的不合格,也不是次出现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中,但其所带给我们的心理震撼力仍是巨大的——连饮用水的质量都如此不可信赖,公众一想到可能与自己朝夕不离的饮用水里,都含有余氯、亚硝酸盐、大肠菌群、霉菌,甚至是潜在的致癌物溴酸盐。附加于其上的蝴蝶之翼,无法不扇起别样的惊慌与愤怒。
  
  意气难平之下,我们不能不追问不合格桶装水的所由何来。质量低下的饮用水之所以大行其道,当然一在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由此衍生部分企业良知的缺失,二在监管的严重缺位。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可能更在于桶装水自身“国标”的约束乏力。仅以该次桶装水中被检测出的溴酸盐为例,我国早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五年多来,它仍然并没有管住桶装水中的溴酸盐超标问题。
  
  作为一种事实,我国并不缺乏对于瓶(桶)装饮用水的种种“国家标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显得严格。我国在1998年4月21日就发布了“瓶装饮用纯净水国家标准”,该标准相隔几年就会修订。而从2012年7月1日开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实行,检测标准从原来的35项扩大到106项。然而系列且明确的国家检测标准,仍然让问题瓶(桶)装饮用水呈现出高发的状态。那么,问题与悖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只能说,瓶(桶)装饮用水的国标内容和执行都是孱弱的,然后才有了问题瓶(桶)装饮用水的大量出现。瓶(桶)装水身后的国标悬疑,令人不由想起“奶业国标”。我国的乳业生产中“国标”之多,算得上蔚为大观,然而多次新闻报道后,围观者莫名惊诧地发现,中国的奶业标准不仅低,也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如此之下,再多的乳业国标,造就的也只能是国产奶粉市场声誉的不尽如人意。产品质量的国家检测标准,本应以民众的健康为中心,系列的饮用水国标之下,喝一口干净的水仍然是困难的事情,我们不能不问:“国标”怎能如此不堪,制定“国标”的博弈与程序又安在?
  
  环境保护人士曾经这样忧心地预测:地球上的后一滴水,可能是我们的眼泪。而当那些有害乃至是有毒物质悄然地隐藏进日常的水中,我们又该向谁而泣?于又一次成为惊弓之鸟后,无论是对于市场正义,还是安全地生活,我们都必须再次追问饮用水中的“国标”话题,“国标”孱弱其实比桶装水不安全更惊心。

热门评论

上一篇:千亿投资砸向4亿亩污染地 土壤修复玩的是房地产?

下一篇:有前景无钱景 我国光伏产业望涅槃重生华丽蜕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