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农村污染治理沦为盲区市场化机制望破资金瓶颈

2015/3/12 10:34:08
5138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老崔
关键词:废气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分类垃圾桶
导读:面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建立市场化机制有望打破资金瓶颈。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也成为污染问题的重灾区,然而相较于城市,农村污染治理几近沦为盲区。面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建立市场化机制有望打破其资金瓶颈。
  


农村污染治理沦为盲区 市场化机制望破资金瓶颈
 
  “近年来,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上,把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投放到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城市的治污减排,而农村减排几乎是盲区。特别是一到冬天,雾霾笼罩着城乡,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肥乡县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说。
  
  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污染严重的作坊式企业。此外,由于城市环保门槛的抬高,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转移到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加剧了农村污染。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村的污染处理条件非常差,大部分污染物都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进入了河流、土壤,所以农村的污染情况相较城市更为严重。
  
  “农村环境治理大致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农村缺乏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统,大部分垃圾都是随意堆放和丢弃,垃圾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极易造成对土壤以及水体的二次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堆积在村边沟渠或地面。”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如是说。
  
  “我国现阶段施行的《农业法》及《农业技术推广法》,都只对农村环保做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对农村生活环境污染防治、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明确规范。”针对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张凤宝建议尽快出台针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
  
  从整个治污投入来看,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明显。财政对城市的倾斜更多,而农村则处于治污投资的空白区或弱势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相较城市,农村面临的问题更多更严重,却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扶持,会造成老少边山穷地区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下滑甚至倒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资金问题,要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首先,对农村污染物存量进行测算。假如一个省的农村,每年排放1亿吨污水或垃圾。修建污水、垃圾处理站场后,每年减少了1亿吨污水或垃圾排放量。经部门核定后,就形成了1亿吨减排指标。另一方面,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虽然都要经过处理,但毕竟新增了污染排放,就需要购买指标。这样,农村减排产生的指标,就可以卖到城市。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反哺农村、支援农村、城乡统筹的过程,是污染物增减挂钩平衡的过程。
  
  此外,建议尽快出台、完善和细化“国字号”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污染监管力度,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严把项目落户关,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污染。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由省一级单位直管的农村环保基金,用于建立高毒农药销售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保证的系统,以及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广新的清洁炉燃烧技术。

热门评论

上一篇:环保警察身手不凡显威名 执法零容忍更需权力明晰

下一篇:公众信任源自监管透明 2015年核电建设加速前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