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唾腺染色体实验
时间:2011-11-03 阅读:395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剖离果蝇幼虫唾液腺的技术以及制作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
二、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发育到一定时期后,唾液腺细胞数不再增加,仅增长细胞大小,而核内染色体却连续复制,着丝粒不分离,形成由上千条螺旋状的染色线构成的多线染色体。它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μm,长约400μ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常处于紧密配对状态,称“体细胞联会”,因而镜下计数比一般体细胞染色体少一半。不同区段染色深浅不同,形成了明暗相间、宽窄不一的横带,这些横带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生化培养箱、干燥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微波炉、锑锅、双筒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培养皿、培养瓶、量筒、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架、切片盒、棉塞、纱布、牛筋、玻棒、烧杯、滴瓶、滤纸。
95%乙醇、无水乙醇、冰醋酸、树胶、二甲苯、0.7%生理盐水、改良*品红染色液。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幼虫的培养
在实验前的两个星期,每一个培养瓶放1~2对果蝇(♀、♂),控制产卵数量。放在18~20℃条件下饲养,幼虫才长得肥大,才能获得较大的唾腺。
(二)取唾腺
从瓶壁或培养基表面挑取一只肥大的三龄幼虫,先在盛有水
的培养皿中清洗身上的污物,然后把幼虫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并滴一滴0.7%的生理盐水,在镜下辨认头部和尾部。头部稍尖,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不时地摆动。用两根解剖针同时插在口器即黑点的地方,左手或是右手轻缓地向前移动,便可将头部扯开,唾腺也随之被拉出。这时可以看到一对透明而微白的长形小囊,即唾腺(图7-1)。唾腺的侧面常常有一些沫状的脂肪体附着,可用解剖针剥离去。如果唾腺被拉断或未被拉出,可用解剖针在头部或身体处把其挤压出来。
(三)染色压片
染色前先将头部、身体等部位其它杂质清理干净,用一张吸水纸在远离唾腺的地方,将生理盐水吸干,滴一滴染色液染色4~7分钟。盖上盖片,将载片放在较平的桌面上,其上覆一张小的吸水纸,右手大拇指对准腺体的地方用力往下压(注意,不能让盖片滑动),唾腺染色体即被压展开来。
(四)观察
压好的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好的典型细胞,再换成高倍镜观察。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在四对染色体中,*对染色体 (X_)组成一个长条,第二和第三对各自组成了具有左右两臂的染色体对,它们都以中部的着丝区聚集,而第四对染色体很小,分布在着丝区呈点状(不易观察到)。这样,从压好的较为模式的片子中便可看到五条弯曲展开的染色体臂(X_、ⅡL、ⅡR、ⅢL、ⅢR),和一个点状的第四染色体对。
(五)*装片
唾腺染色体伸展较好的标本片,可通过下列步骤做成*装片。准备四个大培养皿,*个皿置一短玻棒,倒入固定液150ml,将有盖片的面朝下,一端搭在玻棒上,在固定液中浸泡到盖片落下来为准,然后将载玻片翻转1800,与盖片一起移到第二个皿处理一分钟,皿内装120 ml 95%乙醇,然后又移到第三和第四个皿中各处理一分钟,皿内各装120 ml无水乙醇。从第四个皿中夹出载片和盖片放到一张滤纸上,待片干之后即可封片。封片时特别注意,树胶不能过多,只要一小小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