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创新机制严守红线三江源彰显大美风采

2016/4/15 8:14:15
5383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三江源青海生态环保
导读: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年均出省水量近600亿立方米,维系着全国水生态安全命脉。
  【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因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而得名,是世界上海拔高、面积大、河湖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因而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创新机制严守红线 三江源彰显大美风采
  
  4月13日下午,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根据3月5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
  
  “划入国家公园内的冰川、河流、湿地、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全民共享,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试点期间由中央政府委托青海省政府代行。”青海省省长郝鹏说,省级层面,将依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由省政府直接管理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公园内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保护、管理和运营。
  
  日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制定下发了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工作目标,并部署了八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
  
  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年均出省水量近600亿立方米,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气候变化反应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
  
  实现“双引擎”驱动
  
  事实上,早在20世纪中期,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发生了大面积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生态状况引发多方关注。
  
  为此,2005年开始,政府投资约75亿元,启动了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撑项目三大类,共22个子项目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据青海三江源生态监测工程组发布的一期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利好影响,虽然宏观生态状况趋好,但尚未达到1970年代比较好的生态状况。
  
  2014年,估算总投资160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接着上马。
  
  作为三江之源,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监测显示,近些年,青海省地表水进入丰水期,同时长江、黄河常年保持I类或Ⅱ类水质。与此同时,依水而居的民众也初尝生态保护的甜头,如依托青海境内黄河干流的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苏只、公伯峡等水库,发展起来的冷水养殖是有利佐证。
  
  青海省长郝鹏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正式启动,是青海省又一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青海省生态保护建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要事,是青海省生态保护1号工程。
  
  据悉,三江源国家公园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成国家公园”的“三步走”工作目标,从4月开始至2017年后半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将完成三个园区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公园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和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方案、牧民生产经营模式方案等31项工作任务。
  
  三江源头写新绿
  
  显然,三江源,正在开启“国家公园”时代。而这凝聚的是,青海人的自觉追求——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
  
  “这里的锅炉工可以穿白大褂上班。”青海省齿轮厂家属院现有千余户,过去冬天用燃煤锅炉供暖,黑烟笼罩,锅炉工又累又脏。煤改气后,窗台上煤灰没了,屋里更暖和了,节能又干净。
  
  为治理大气污染,西宁市实行煤改气,拆除、改造一批燃煤锅炉。截至2014年底,西宁市建成区已没有一台燃煤锅炉。黄标车全部被提前淘汰,一辆辆崭新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公交车亮相街头,环卫工的三轮保洁车也换上了纯电动。
  
  头顶“青海蓝”,人们格外舒心。从2015年7月起,西宁市每月公布四区三县空气质量排名以及区域内湟水河干、支流出境断面水质状况排名,让市民知情,让群众监督。
  
  过去,农村垃圾乱堆乱放是顽疾。近年来,青海对农村环境卫生实施连片整治,覆盖1492个村庄和游牧民定居小区,占全省村庄总数三成多,176万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如今很多村庄的主干道都配置了垃圾箱,设立了垃圾集中收集点;专职保洁员定时清扫进村大路和村内主干道,村里村外,清清爽爽。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黑泉水库是西宁人的“水缸”。为涵养水源,水库周边区域实行禁伐,附近寺塘村等村群众放弃用了几辈子的火炕,改用水暖炕。当地实行以草定畜,多出的牛羊实行圈养。村民种植经济林云杉,昔日“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护林员。目前大通森林覆盖率达38%,居全省前列。保护青青草场,植下棵棵树苗,留住清清水源。
  
  西宁人爱绿、护绿,“把树当儿子来养”。西宁南北山过去光秃秃,经过多年苦战,累计植树造林20多万亩,两山森林覆盖率提高10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2015年11月,西宁抱回“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招牌,成为青藏高原上“国家森林城市”。
  
  一江清水向东流
  
  有人形象地说,生态是青海宝贵的资源、明显的优势、亮丽的名片、大的责任担当。
  
  基于此,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省着眼大局,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遵循国务院批准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把三江源生态工程作为青海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确立保护优先理念,建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精心组织实施《总体规划》,努力使三江源生态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示范工程。
  
  李晓楠指出,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规划》,涵盖22个子项目工程,涉及植树造林、黑土滩治理、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范围涉及4州16县1市的70个乡镇,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
  
  2013年批准实施的《二期规划》,范围增加到158个乡镇、1214个行政村。保护面积扩大到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建设内容分生态保护和建设、支撑配套2大类24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60.57亿元。2015年,投资75亿元的一期规划已圆满收官。
  
  目前,三江源二期工程正全面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突出并有效保护生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建立有序扩大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强化国家地位,更好实现对该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使“中华水塔”坚固而丰沛,持续保护世界“第三极”。
  
  (本文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深入落实治水战略 浙江释放绿色活力

下一篇:绿色发展产业方向 重庆铺就生态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