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深入落实治水战略浙江释放绿色活力

2016/4/20 10:56:32
54658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五水共治污水处理设备浙江
导读:走过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跨入生态文明,浙江人清醒地认识到,水不仅意味着生命,意味着资源,更意味着未来。
  已经打出漂亮的“五水共治”攻坚战的浙江,再添治水“利器”。4月12日,《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公开发布。从几年前网民调侃性的“下河游泳悬赏”先从浙江发起,到这几年全省上下励精图治、着力攻坚,浙江交出亮丽的水治理答卷。

2016年4月12日,浙江“水十条”正式发布。这一份沉甸甸的任务书,宣告着浙江执着而美好的生态梦想——到2020年,八大水系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设区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这份比国家“水十条”更严更细的“治水总纲”中,写入了近年来“五水共治”的经验,为浙江中长期治水制定了路线图。

因水而兴的浙江,是中国经济发达、活跃的省份之一。不过,它面临着“有水而无水”的尴尬——一方面,全省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个缺水省;另一方面,治水的步伐跟不上发展的速度。水资源对浙江发展的制约日渐凸显。

走过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跨入生态文明,浙江人清醒地认识到,水不仅意味着生命,意味着资源,更意味着未来;治水攻坚战,就是要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根本变革。

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2015年底,面向“十三五”,浙江明确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下定决心“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山河秀美的江南水乡,正经历一次治水的洗礼,人水文明迈向新高度。

水环境危机催生治水新体系
  
2013年,20万元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黄浦江死猪漂江等事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是年3月底,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对全省农村开展“大扫除”,对河道进行大清理。

半个月后,浙江省召开第十次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要把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引导到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上来。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上,浙江省长李强强调,各地要以治水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一场席卷全省的清理河道、清洁农村行动迅速展开。

同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河长体系,并由6位省领导担任6条跨行政区域省级河道的河长。

同年12月,浙江省委作出决定,着眼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其中,治污水被摆在了位。

浙江省立下了治水的“三五七”目标,即: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而年,则是全力以赴清理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三河”,基本达到水体不黑不臭、水面不油不污、水质无毒无害、水中能够游泳目标。

一场党委政府主抓、各级各部门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清三河”行动在全省全面铺开。

  铁腕治水将进入“新常态”
  
根据浙江“水十条”,自今年起,将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责令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予以停业、关闭。

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浙江“水十条”规定,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和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标准。2016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

在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同时,今年3月底,浙江还划定了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35吨以内。企业如果不住控制用水,企业将“没水喝”。

“节水就是减排,企业生产用水量降低,就意味着污水排放减少,污水处理成本也随之降低。”省水利厅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处副处长王云南直言,节水的同时倒逼了企业转型。

在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底前,全省将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到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在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方面,浙江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同时,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到2017年,全省完成21278个建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44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

此外,各级政府将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和政策咨询,邀请其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治水红利引经济“蜕变”

浙江省湖州市郊,在绿树与瓜果菜园交错点缀的矿区里,闲暇时在600余平方米面积的水塘边看看游鱼鸭群,是当地某矿业总经理傅品松的习惯。

“池水是矿区的生产用水,经过设备处理后回到这里。”傅品松说,此前企业对水和环境有影响,后来投资近3亿元改进生产线和基础设施,实现了无污染排放,效益也连年提升。

作为江南水乡,浙江经济曾依水而生。水是一面镜子,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是大污染源。从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到累计完成治水投资1083亿元,其中治污水投资515亿元,再到两年淘汰关停企业超过2.6万家,浙江治水对产业升级的倒逼作用开始显现。

多年前,宁波人任红星的农业企业曾是当地大的蔺草加工企业,但由于蔺草加工属高污染行业,企业中甚至有员工染上“尘肺病”。不久后任红星开始了从“制污”到治污的转变。

2015年,任红星的后一家蔺草厂关停,被用为其公司“升级版”生态环境工程公司的环保设备制造基地。他说自己的理想是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打造从规划、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到工程运行维护的全产业链。

对于浙江各地而言,通过治水,历史传承的经济基因正得到全新改观,老产业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新动能的培养也有望造就浙江经济的新活力。

2015年,“蜕变”后的浦江水晶行业实现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同时该县将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和休闲旅游服务五大产业列为重点产业。现在,这片土地上的4500家电商企业,新引进的可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莱康生物160吨多肽复合物项目等“新秀”,正让浙中小城积蓄着更多能量。

一个又一个的“浦江”,正支撑起升级版的浙江经济。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6.9%和6.9%,均高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

(本文综合浙江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网、浙江在线)

热门评论

上一篇:百舸争流正逢时 上海书写绿色精彩

下一篇:创新机制严守红线 三江源彰显大美风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