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土壤修复悄然生变 监测市场获多重利好

2016/6/2 11:58:29
4841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境监测土十条土壤监测
导读: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国设置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31367个。
  【中国环保在线 环境监测】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国设置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31367个,其中包括一般点位22816个,风险点位8551个,已覆盖90%县(市、区)。2016年拟再增加7000个风险点位。

  
  土壤修复悄然生变 监测市场获多重利好
  
  土壤污染治理行业翘首盼望的“土十条”终于出台了。
  
  5月31日下午,国务院公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至此大气、水、土污染防治都有了行动计划。“土十条”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环保部解读称,“土十条”将推动形成土壤污染防治产业链,规范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实施“土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不过,多家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表示谨慎,因为从整体基调来看,“土十条”更注重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短期内对土壤修复市场不会有太多刺激作用。“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摸清家底’,短期内利好的是土壤监测和调查市场,而土壤修复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选择静观其变。”资深业界人士宋海农分析称。
  
  2017年底前基本形成土壤监测能力
  
  
  “土十条”历时3年,5次征求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3次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修改50余次。共提出10条35款,231项具体措施。针对当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土十条”提出以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坚决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在“土十条”行动计划中,首先提出的即是要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其中明确,要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同时还提出,要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
  
  此外,“土十条”提出,要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避免照搬气水污染治理思路
  
  《土十条》出台后,有环保专家指出,“其实,叫《土壤污染防治初步行动计划》更为贴切。因为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目前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谁都说不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摸清底数”成为土壤污染管理和防治的首要任务。“总体而言,现有各项调查的精度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需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这位负责人说,为此,《土十条》提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为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底数不清”的原因还在于,在“土十条”未出台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目前除环保部门外,开展土壤监测的部门还有农业、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开展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农用地、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状况为主,农业部门以耕地地力为主,国土部门以测定土壤中矿物元素及其他无机指标为主。
  
  相比之下,环保部的土壤监测更细一些。目前,环保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在全国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基础点位和风险点位。其中,基础点位布设以耕地土壤为主,覆盖我国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和甘肃新疆主产区等七大粮食主产区。
  
  “应该将土壤保护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说,保护土壤就是保护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土壤修复酝酿发展大势
  
  根据业内估计,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市场空间近千亿元,存量想象空间七万亿元。随着全国不少地方出现毒地公共事件,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土壤保护及污染土壤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土壤修复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伴随着“土十条”的即将出台,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
  
  实际上,除了在储备技术与设备外,不少企业在土壤修复行业的布局是往前做、往大做。早在2016年初,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称“土十条”的治理思路不是投入几万亿元的“大治理”,而是风险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简单依靠巨大的资金投入,对污染的土壤要加强监测监控,不让污染继续发展。”
  
  与以往“动刀动枪”做具体工程项目对比,监测监控、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土十条”的治理思路释放出了新的信号。不过,据公开资料,虽然概念大热,环境修复企业投融资活动在2015年却未有明显增长。这可能是土壤修复,尤其是耕地修复的商业模式还未清晰。对于有资本优势的企业来说,另一条路则是不只关注土壤,通过PPP做大盘子。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预计,2015年,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约500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预计“土十条”颁布后,公司的数目会进一步增多,但是两极分化也会更严重。
  
  (本文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财经日报、南方周末)

热门评论

上一篇:第三方检测众望所归 土壤监测伫立市场风口

下一篇:各方博弈致管理留白 城市噪声何时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