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扛旗新兴支柱产业后环保离“好”还有多远

2016/8/16 11:22:13
54074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环保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设备
导读:随着“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追求效率,准确判断需求将是包括环保产业在内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单打独斗很可能头破血流。环境产业中企业的相互关系,正从封闭、单一、个头大,逐渐向网状、开放、族群化生态协同发展开始变化。环保企业的未来将在行业生态里。”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在日前举办的2016第十四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

  
  扛旗新兴支柱产业后 环保离“好”还有多远
  
  中国环保行业似乎迎来了好的时代。
  
  来自媒体的消息称,我国正在确定“十三五”时期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3个行动计划,工信部宣称到2020年,绿色制造业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据公开资料,2016年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明确表示,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重要平台、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正迎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
  
  但在大好前景之下,并不意味着环保产业已趋近成熟,有观点表示,理顺体制机制可以解决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诚如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不顺畅,资本望而却步。
  
  因此,蓬勃发展并非预示“一帆风顺”,环保产业仍需“且行且努力”。
  
  非标状况普遍
  
  在一些环保设备网站上搜索后不难发现,仅膜片曝气器就有140项结果。有的价格相差数倍,有的甚至与国外产品价格相差10倍。不同于其他设备制造企业,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明显:全行业里没有什么“巨人”企业,缺少“国宝级”设备,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少,专业人才缺乏。同时,与低端产品差异巨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普通环保设备的进入门槛低,退出损失也不大,造成低端技术、低档产品和小型企业群体十分庞大,难以集中资源突破瓶颈。而高水平、次的产品和技术显得凤毛麟角,满足不了需求,这是行业持续发展中一个很不利的因素。“低档过剩、缺少”的问题对于环保设备行业来说,尤为突出。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的环保设备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无论在采购环节,还是后续配套服务上,用户选择的空间较为有限,对于产品性能、技术含量只能靠以往使用经验以及口碑等判断。以土壤修复设为例,大型的低温和高温热解吸设备就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非常少,大多还是在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备零件出问题,更换周期将非常长,由此耽误工期会造成企业损失。”
  
  同时,环保设备缺乏标准化。不少企业一直在呼吁加快环保技术产品标准化建设,即制定环保设备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有的还应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业内人士还担忧政策驱动造成环保设备市场的波动。“一旦政策引导鼓励,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极有可能重蹈光伏业由盛而衰的覆辙。环保设备生产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这时,设备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与市场接轨。
  
  受困四重壁垒
  
  此外,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这是不争的事实。1972年,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是我国早的环保部门;1974年成立了机构,当时叫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后几经改革,至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属于国务院的直属单位。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我国较早的一批环保公司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曹国宪介绍,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是以资源环境代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处于逐步完善和升级消费结构等过程。换言之,环保产业在过去并非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行业,环保企业在这一时期也很难做大做强。
  
  行业集中度太低。环保资深人士张建平介绍说,“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技术各不相同,一家企业难以同时掌握“三废”处理技术,甚至废气领域也难有一家公司掌握所有技术。尤其是环保设备供应商,往往只能掌握某一项技术,难以同时对一整套环保设备都拥有核心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也随之出现,并导致在一些环保治理领域出现了单价超低的现象。而这些超低价中标项目损害了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
  
  此外,环保企业缺乏过硬的技术,技术同质化严重,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不难发现,国内环保公司在环境治理技术上参差不齐且存在鱼龙混杂情况,只有国家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好那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环保公司,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环保产业和环境治理的健康发展。
  
  走进“产品时代”
  
  而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深远变革。当越来越多的环境价值和环境资产被资本识别,由资产变成资本,又进入融通变成金融概念时,就使得环保产业越来越多地与金融融合在一起。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节能环保产业资本融通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大资本时代。企业需要用资本与未来对话,资本要把握投资机会,需要识别产业格局,需要携手的企业和企业家。”
  
  傅涛解释说,环保产业的收益形式常常被认为是低收入、稳定收益、低风险的,这在过去并不被资本市场所“待见”,因为搞房地产、股票等很容易获得更高的收益。但现在,随着其它领域回报率下降,环保产业由过去的“没人要”,变成抢不到的“黄金资产”。按照自来水、污水处理企业8%—9%的收益率,20年—30年的有效回报期,这些项目都变为了资本眼里有“价值”的项目,“买都买不到”,从而持续推动环保产业进入资本融通时代。
  
  但利好频现的同时,傅涛发现,当下很多节能环保企业还没有做好迎接这些资本的准备。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尚停留在项目融资阶段,一般为6%—8%的收益率,没有高额的溢价;也缺乏品牌产品价值的附加,很难得到更高水平的收益率。大量的资本想要投资环保,但环保产业的主体太少,能够被资本识别的企业很少。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环保产业必须由原来的‘项目时代’走向‘产品时代’,改变过去‘项目为王’的习惯,形成一致性的品质和服务。”傅涛认为。什么才是“产品时代”?傅涛解释说,“每个城市都有购物中心,但这只是‘项目’,也许只有万达广场做成了‘产品’;如果说随处可见的小游乐园是‘项目’,那么欢乐谷、迪士尼就是‘产品’;招待所是‘项目’,如家、香格里拉、希尔顿则是‘产品’。”
  
  在他看来,“产品时代”意味着环境服务要形成一致性的品质和服务,企业要有统一的标识,便于用户识别其好坏,需要完善的服务标准,有建设、运营、服务、营销、品牌、金融等保障。
  
  新形势下环保行业生命线何在?
  
  随着“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追求效率,准确判断需求将是包括环保产业在内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现有的高污染存量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服务,而环保产业的进入门槛,行业内的生存线也将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资本驱动下,中国许多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破现行商业逻辑的行为。许多行业处于抢占市场窗口期的争夺战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全靠投融资驱动发展,而真正通过具体项目或产品盈利发展的企业并不多。“并购总要停下,终需要消化和整理。”赵笠钧认为面对巨头通吃的时代,资本规模也并非决定性因素。资本对环保领域过高的预期带来的虚火,对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不过,更多资本的进入对于环保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而言,也有其积极一面。
  
  环保领域初草莽一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依靠壁垒保护的企业退场只是时间问题,行业生态将要出现更为急剧的变化。拥有建立在技术、产品质量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风口”既能让你扶摇直上,也将摧枯拉朽。其实不管是新进入的跨界巨头,还是长期耕耘的老牌选手,这些都不重要,另一条分界线已然显现——这家企业是不是认识到行业趋势的价值,是否对于未来有准确的预判,能不能从占有更多资源变成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等。
  
  机遇已经来临,下一个弄潮儿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人民政协网、中国环境报、中国日报网、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经济时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火树银花背后藏隐忧 城市生态再遇“老大难”

下一篇:八省区环保督察总动员 直戳痛点开“药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