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试点走向全国 4000亿碳交易盛宴步入冲刺期

2016/10/31 10:04:04
4902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碳交易碳交易市场碳市场
导读:随着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交易体系的构建进入冲刺期,一揽子政策和动作即将落地。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从长期来看,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如果以当前七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能会达到12亿到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到4000亿元。
 
  随着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交易体系的构建进入冲刺期,一揽子政策和动作即将落地。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系列法规政策出台在即,碳配额分配工作也已经开始,下一步将启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和开展第三方核查机构评估。
 
  按照规划,2017年我国将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结束试点阶段。“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工作就已经开始进行,所以对明年全国碳市场启动的概念或定义应该是‘启动运行’,也就是说届时实现控排企业、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的自由交易。”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
 
  目前,预计首批纳入企业数量在7000-8000家。在此基础上,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根据新消息,2016年10月我国有望开始将大范围启动配额分配工作,明年上半年或一季度内或将完成,然后展开交易。
 
  而事实上,2016年也被业界视作碳交易市场全面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年度。早在2016年1月,《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了统一部署,要求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3月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送审,并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立法计划预备项目;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主持召开发改委改革专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而在我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消息公布后,多位专家都曾公开表示,筹备工作中重要的莫过于各地碳配额的分配了,配额计算方式是否科学、分配标准是否公平等都将受到多方“考问”。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确实有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此前没有参与碳交易的地方政府表达过希望前期多分配一些配额的意愿,因为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压力都很大的城市来说,大多数高碳排放企业对地方GDP、财政贡献都不小,如果全国按照统一标准发放配额,企业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大的成本负担,影响投资项目落地。
 
  在蒋兆理看来,已经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两级管理体制,也就是中央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管具体分配、履约监管,保有部分配额支配权。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批复在即,目前配额免费分配将采用基准线和历史的强度下降法两种方法,以前者为主。
 
  蒋兆理进而指出,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全国碳市场,发放的配额将不具备投资性、合理性,无法唤起投资人的积极性,也不能带来稳定和可靠的收益及预期,“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要经过其他方式解决,碳市场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他强调,碳市场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相信未来市场也应统一标准。
 
  显然,当碳排放市场由区域试点向全国市场过渡时,不同区域之间的配额分配问题将显得更加重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此前曾公开指出,碳排放意味着发展空间,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环境容量不同,在控制全国排放增量的前提下,应该明确不同地区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此外,逐步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也是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现有政策,全国碳市场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民航等8大类32个子行业。在经济“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上述高能耗、高排放部门往往承担的转型成本多、利润受损严重。建立碳市场,推进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但客观上也增加了这些部门显性的减排成本。
 
  随着配额总量逐渐趋紧、免费分配配额占比逐渐下降,这种显性的减排成本也将随之不断增加。此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服务业以及居民部门能耗和排放占比也相应提升,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占比则将相应下降。
 
  同时,未来全国将保留7至8家交易机构,承担全国统一市场的交易服务任务。各交易机构在交易规则、交易模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完全一致,企业可选择任何一家交易机构。而且,中央正积极筹备配额注册登记系统,这一系统将由地方代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各交易试点的成交碳价约15-30元/吨。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从长期来看,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如果以当前各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能会达到12亿-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元到4000亿元。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七路径勾勒技术蓝图 新能源汽车驶入双轮驱动期

下一篇:利好政策催生新一轮热潮 页岩气再叙美国故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