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做垃圾分类探路者“绿色经验”领跑全国
- 2016/12/27 13:39:36
- 43287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编辑:Alice
- 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固废处理
【中国环保在线 环保示范】垃圾减量分类难在普及和坚持。为了让分类办法全面推开、真正落实,浙江省各地创新举措、建章立制,用制度保障良好的卫生习惯深入人心。目前,以浙江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为契机,垃圾分类将在全国城乡更大范围推广与实施。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这些垃圾,所用卡车长度近50.4万公里,能绕赤道12圈。
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等的汇报。这意味着浙江经验将在全国推广,浙江的绿色发展实践再次走在前列。
一个城市的试点,已成为全省的实践。2000年,杭州成为批8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十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纳入美丽浙江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如今,垃圾分类处置在浙江广大城乡刮起一股清洁新风,掀起一场“绿色革命”。截至2015年底,浙江全省设区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超过50%,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超过90%,4500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试点村每年可减少垃圾40多万吨。
在“垃圾围城”的现实压力下,让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推广变得越来越迫切,全国多地垃圾分类试点16年仍效果甚微。那么十多年来,浙江是如何精心规划、潜心探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上加速奔跑的呢?
建章立制 提供制度保障
垃圾终端处理量减少,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浙江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垃圾分类方法,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先后出台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等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和2016年,浙江先后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要求,同时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编制完成《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行动规划》,并出台《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此外,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地方标准——《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日前通过审议,并于今日(12月27日)正式实施。
落实责任 建立考核机制
垃圾分类减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健全长效机制非常重要。为让垃圾分类全面推开、落到实处,浙江建立层层考核制度。
2015年,省政府将“设区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对各市进行考核。杭州、宁波、绍兴、金华等市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到市本级对各部门、各城区和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考核。
在农村地区,考核甚至细化到每一袋垃圾。龙游县将垃圾分类细分到垃圾袋,每只垃圾袋都设置有三级编码,实现了垃圾“见袋知主”;余杭、安吉等地小区引入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平台,实现源头可溯、管理;还有更多的村庄,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建立“笑脸墙”“红黄榜”公布分类结果,做好源头分类监督。
因地制宜 创新减量方式
分类只是步,只有做好后续处置,才能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变废为宝。
浙江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试点创新,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主要分为3种模式:机器肥、太阳能普通堆肥和微生物发酵处理。针对山区、海岛、平原等不同地形农村的特殊性,因村制宜采用不同模式。
在城市,杭州2000年就被确定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集试点城市,2010年启动37个生活小区垃圾分类试点,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湖州、绍兴等市也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纵观浙江探索十多年的垃圾分类,有同一个主旨——垃圾分类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也有同一个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正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参考资料:新闻每日电讯/王优玲 商意盈、浙江在线/梁国瑞、浙江在线/裘一佼 孔朝阳、浙江卫视/姚会峰 夏学民)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