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声)台州市探索实施“蓝色循环”新模式
- 2022/9/1 13:54:32
- 13079
-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 关键词:海洋塑料垃圾海洋垃圾治理
导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数字中国、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要求,高质量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动改革争先创优,加强改革经验推广推介,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浙江“两个先行”提供支撑保障,特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办公网”“浙江省生态环境政务网”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改革之声”栏目,择优登载各地各单位改革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并同步推送省厅“官微”,供各级交流借鉴、互促共进。
闭环监管 协同效增
——台州市探索实施“蓝色循环”新模式
今年以来,台州市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物协同治理要求,创新实施“蓝色循环”新模式,通过链接“海上垃圾收集—陆地再生利用—碳交易升值”环节,实现海洋塑料收集、减容储存、运输、高值利用全生命周期可视化追溯认证与闭环监管,着力打造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新样板。今年,“蓝色循环”模式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省委书记袁家军现场调研并予以充分肯定。在世界海洋日全国主题论坛上,“蓝色循环”作了专题报告。在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蓝色循环”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重点介绍。
一、建立收集网络体系,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建设“蓝色循环”闭环治理平台,在入海闸口、港口码头、出海船舶等海洋垃圾产生源头配置“蓝色云仓”设备。渔船驶入电子围栏区,系统将自动发送信息提醒渔民按规上缴污染物,渔民自主申报后,将海洋垃圾接入入仓管道,建立“产污端申报—运污端入仓—处污端处置”管理流程。对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30%不可回收部分进入市政体系无害化处理,余下70%经深加工后循环利用,形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再生”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目前,6个沿海县市区已建设“海洋云仓”51套,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利用码头小店等设立垃圾回收点“小蓝之家”15个,纳管船只已达4300余艘。收集海洋垃圾8种、3383吨,其中海洋塑料1745吨(塑料瓶27万个),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
二、搭建绿色认证平台,转化海洋垃圾价值。打通塑料回收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将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再加工为塑料高值原料,重新制作成环保手机壳、收纳盒、垃圾桶、办公文具等塑料产品,实现塑料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联管平台,通过在收集、再加工、重新制作等环节安装摄像头,对终端产品进行赋码,实现回收利用塑料产品全流程技术追溯。联合国际环保组织、涉海科研院校、塑料头部企业共同对加工后的绿色产品进行碳足迹、碳指标认证,推动回收利用塑料产品以高价打开国际交易市场。当前,通过国际碳足迹、碳指标认证的环保手机壳可售30元/个,相当于扣除加工、辅料成本后,原材料价格升值46倍。试点三个月以来,已回收塑料垃圾1745吨,通过碳足迹、碳指标认证产品折合货值近6亿元。
三、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激发各方参与活力。发动海岛、岸线、船舶、码头小店居民渔民等社会群体,组建一线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队伍,开展近岸及边滩海洋垃圾收集工作,海洋垃圾通过智能物联网设备“蓝色云仓”减容减量,让一线收集人员降本增效,收入提升30%。提取20%海洋塑料高值利用和碳交易获得的红利,设立“蓝色生态共富基金”。提高产业整体收益,实现市场化治理海洋塑料污染。重点聚焦沿海村落一线收集的弱势群体,拓展增收渠道,提供社会基本保障。通过产业价值再分配,充分调动收集个体与产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可持续的多元共治体系,实现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转变,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和改革经验。截至7月底,吸纳沿海镇村困难群众超217人、海上船只4322艘主动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
原标题:(改革之声)台州市探索实施“蓝色循环”新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