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南:构建“渔船打捞垃圾”海洋垃圾多元共治体系

2022/12/16 8:10:07
19104
来源: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关键词:海洋垃圾治理塑料垃圾治理
导读:渔船到达的海域广、撒网作业面积大且渔网能深入水体甚至海底,海洋垃圾随着海流入网,从而被带离海域。试点启动以来,海南渔民出海既捕鱼又“捕垃圾”,让海洋塑料垃圾上岸找到“新归宿”,这一行动也启发了全省乃至全国各方力量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意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编制实施生态环境重要规划,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开展相关重大专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现选编,供有关部门、地方在工作中借鉴。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海洋垃圾治理主体相对单一,治理手段和路径仍显不足,尤其是对已经进入海洋的垃圾缺乏有效的回收手段。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积极探索实施海上环卫制度,通过渔民等社会群体的参与,对已经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进行清除,构建了“以渔民为主体、社区及渔港等管理部门积极支持、环卫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媒体大力宣传推动”的海洋垃圾多元共治体系。
 
  深入一线调研,确定试点渔港
 
  渔民与海洋朝夕相处、唇齿相依,长时间在海上进行生产作业,渔船到达的海域广、撒网作业面积大且渔网能深入水体甚至海底,海洋垃圾随着海流入网,从而被带离海域。同时,这个过程不产生额外油耗,不增加船舶燃油排放,其他物料成本及人力成本也非常低。
 
  欧盟“塑料再思考——循环经济应对海洋垃圾”项目“渔船打捞垃圾”试点自2020年2月正式启动。为探索渔船和渔民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路径,项目试点执行方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入海南所有渔港实地调研,了解主要渔港码头的生产作业方式、垃圾管理现状及渔民参与环保的意愿,评估项目落地可行性。
 
  昌化渔港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是昌化江出海口的自然避风港,也是著名的南海北部湾昌化渔场的重点渔港。昌化渔港停靠的多为家庭生计型渔船,作业方式利于捕获塑料垃圾且方便上岸,渔民多为当地居民且彼此联系紧密,社区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较高且民风淳朴,渔港和政府管理人员参与意愿较强,有较好的群众和社会基础。经综合考虑,确定为“渔船打捞垃圾”试点首批示范渔港。
 
  打通关键环节,形成工作链条
 
  选择当地有影响力的渔民作为首批“渔船打捞垃圾”志愿者,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渔民参与。由熟悉渔民生产生活的环卫人员配合渔民处置上岸塑料垃圾,明确存储场所及转运步骤。海洋塑料垃圾经渔民打捞分拣、环卫人员称重统计后,可回收部分由当地回收商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部分进入环卫系统处置,收储垃圾的工具返还渔民重复利用,形成“渔民—渔船—渔港—塑料回收利用”工作链条。
 
  以昌化镇人民政府为代表的政府部门、以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等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联合昌化社区,通过开展科普宣教、提供环保垃圾袋等工作物资及资金等方式,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丰富和巩固工作链条。
 
  昌化渔港试点启动一年多以来,加入“渔船打捞垃圾”行动的渔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1艘渔船,发展到如今的53艘渔船,200多名渔民,近30个社区、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群体直接参与海洋垃圾减量行动。
 
  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渔船打捞垃圾”行动可持续
 
  “渔船打捞垃圾”试点项目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提高渔民对项目的积极性和认同感。精神上,通过对渔民日常生活及出海作业关怀、对渔船打捞垃圾行动的持续宣传和报道,提升以渔民为重点的行动参与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物质上,通过对渔民参与积极性及打捞垃圾量进行评估,建立一套海洋塑料垃圾减量积分制,定期开展积分兑换生活生产必备物资,通过物质奖励激发渔民的参与热情。
 
  随着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广大渔民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中立或者质疑态度,到如今主动参与渔船打捞垃圾行动;从随手将垃圾丢向海里,到积极践行“垃圾不落海”、主动打捞海洋垃圾,渔民的海洋生态环保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
 
  试点启动以来,自媒体、地方和省级媒体及国家驻海南媒体等平台累计公开报道131篇渔民先进事迹,“新渔夫与海的故事”“‘海洋猎人’让垃圾上岸”等故事在社会各界广泛传播,提高了全社会对渔民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渔民出海既捕鱼又“捕垃圾”,让海洋塑料垃圾上岸找到“新归宿”,这一行动也启发了全省乃至全国各方力量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海南省提出“无塑海洋行动”倡议,推动“无塑海洋”学校、社区及企业建设,推动演绎新人类与海洋的新故事。
 
  原标题:综合规划与政策典型案例 | 自由贸易试验区㊹:构建“渔船打捞垃圾”海洋垃圾多元共治体系

热门评论

上一篇:重庆:实施“大数据+监管” 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

下一篇:案例丨贵州香禾糯资源保护和利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