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之“观测基础建设”政策解读

2023/2/22 11:57:45
13634
来源:贵州省气象局
关键词:气象监测气象体系
导读:近日,贵州省发布《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要实施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工程,统筹气象及各行业部门气象监测设施布局,建成陆空天一体化立体综合精密气象监测示范网。
  一、建设立体综合精密气象监测网
 
  贵州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高原山地占国土面积的89%,丘陵河谷盆地占11%,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受此影响,贵州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监测难度大。截止2022年,贵州省内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平均站间距还未达到20公里,四要素以上地面气象观测站乡镇覆盖率仅为50.1%;天气雷达距地面一公里高度监测覆盖率还存在28%的盲区;尚未建立能够连续跟踪观测的垂直气象观测装备,难以针对云贵准静止锋、贵州西部低涡等影响我省的重要天气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观测。
 
  文件提出要实施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工程,统筹气象及各行业部门气象监测设施布局,建成陆空天一体化立体综合精密气象监测示范网。通过中央和省级对贵州省气象监测系统三年的资金投入和建设,统筹国土、水利、交通等行业部门的气象观测设备,完善地面、高空综合气象观测网,推进天气雷达网建设和升级。建设745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50套单雨量站、2000套微型智能气象站,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站间距由7.5公里缩小至5.9公里,实现1509个乡镇、贵阳市主城区、遵义市主城区和14个强降水多发县(区、市)重点行政村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覆盖。通过天气雷达的升级改造和新建,实现天气雷达距地面一公里高度监测覆盖率由72%提升至85%,有效弥补雷达观测空白区和低空盲区。通过新建3套北斗探空系统、2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74套北斗水汽观测站,实现高空垂直观测系统水平分辨率由250公里提升到150公里,全省气象灾害监测率由77%提升到90%。
 
  二、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
 
  目前我省气象高性能算力仍是空白,无法支撑建立贵州本地数值预报模式和精细到1公里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文件提出将气象信息设施作为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实施气象算力提升工程,提高精准气象预报和气象高价值数据智算处理能力,建设配套的气象信息化设施。未来三年,准备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落实解决气象高性能算力,并纳入省级政务信息化超算和智算资源租用予以保障。根据《中国气象局“十四五”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发展规划》,2023年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项目开展气象高性能算力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力争到2025年省级算力达到2000TFlops。
 
  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贵州省气象部门现有308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以及 27个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站,提供的观测资料对生态模型本地化以及生态系统碳汇计算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但是温室气体及碳汇气象监测评估能力还很薄弱。文件提出要开展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未来三年,将通过建设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贵州分中心,掌握贵州省碳汇资产家底,借助模型进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建设黔东南雷公山温室气体观测基地,在雷公山建设国家级梯度气象观测和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并开展人工比对观测,为全国温室气体标准化观测和数据质量控制提供样板。研发温室气体及碳汇监测评估业务系统,对不同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评估。利用高光谱无人机开展生态观测,提升区域多尺度高精度定量生态气象监测能力。
 
  相关阅读: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原标题: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之“观测基础建设”政策解读

热门评论

上一篇:《重庆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下一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政策解读

相关新闻